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化学知识点 >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详解(2)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详解(2)

来源:网络资源 2018-10-26 22:05:32

  策略 4 速率与平衡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4金点子: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必经过三态,即起始态、变化态和最终态。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它化学反应方面的计算,如能根据反应方程式,对应地列出三态的变化,哪么便可使分析、解题变得一目了然。此方面的试题的题型及方法与技巧主要有: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要看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及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是否还随时间发生变化。

  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分析

  要充分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

  3.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

  影响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其移动可通过勒沙特列原理进行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浓度、温度、压强等客观因素对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使V正≠V逆,原平衡状态发生移动。

  4.等效平衡的分析

  主要有等温等容和等温等压两种情况。

  5.速率与平衡的图象分析

  主要要抓住三点,即起点、拐点和终点。

  经典题:

  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方法:图象分析法。

  捷径:从图中得到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从0→t2min ,M增加2mol,N消耗4mol,且到达t3min,M、N的浓度保持不变,即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式为2N        M。t2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量相等,此时不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当t3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t1时n(N)=6mol,n(M)=3mol,由于在同一容器中,所以c(N)=2c(M)。因此此题正确答案为D。

  总结:选项B最容易被误认为正确说法。造成错判的原因有三:①没有看清纵坐标的物理量;②概念错误,认为物质的量相等时,化学反应速率就相等;③没有读懂图。

  例题2 :(1998年全国高考)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 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方法:平衡中的等效转化分析法。

  捷径:设乙容器压强保持1.01×105Pa,因甲容器中体积保持不变,2SO2+O2  2 SO3的正反应是个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压强小于1.01×105Pa。又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甲容器中SO2转化率低,乙容器中(定压)SO2的转化率高。以此得答案为B。

  总结:将两平衡态先相联系,再依据平衡移动原理相互转化,便能快速方便获得结果。

  例题3 :(2002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 + 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l : 2 : 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的同时生成0.2 mol Z

  方法:从平衡状态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分析。

  捷径:此反应为一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故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说明巳达平衡。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巳达平衡状态。浓度为一固定比值不能说明巳达平衡。D项中的所述均为正反应,未提到逆反应,故不能判断。以此得答案为AB。

  总结:平衡状态的判断,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平衡中的重点。此类试题只要抓住平衡状态下速率相等,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即可求解。

  策略5 电解质溶液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金点子:

  本策略内容主要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三部分。从近十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水的电离与溶液pH的求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离子共存,是高考中常考不衰的热点内容。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关与溶液有关的废水分析与处理问题,将会与离子共存、pH求算及中和滴定一起融入未来的高考试题中。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可通过平衡状态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

  2.溶液的pH计算

  酸可直接计算,碱可通过pOH转换成pH。

  pH= -lg{ c(H+)} ,pOH= -lg{ c(OH-)},pKw= -lg{ Kw}。

  25℃时,pH + pOH = 14

  3 .盐类水解的应用

  例题1 :(1992年全国高考题)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①CH3COONa②NaHSO4 ③NaCl ④C6H5-ONa,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④ > ① > ③ > ②        B.① > ④ > ③ > ②

  C.① > ② > ③ > ④        D.④ > ③ > ① > ②

  方法:溶液pH的大小由两种情况决定,一是电解质本身的电离,二是水的电离,而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又决定于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此类试题要求准确把握酸碱的相对强弱,充分依靠水解规律判析。

  捷径:四种溶液可分成三组,②NaHSO4,电离显酸性,pH < 7;③NaCl 为强酸强碱的正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pH= 7;①④是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均呈碱性,因 CH3COOH 的酸性较C6H5OH强,故pH值应为  ④ > ①  ,以此得答案A。

  总结:此类试题解答的一般步骤为:先分组,然后再对组内物质根据电离与水解程度进行判析。题中溶液除为盐溶液外,还可能为酸或碱。如等浓度的八种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4 ③NaHSO4 ④NH4Cl ⑤NaHCO3 ⑥NaCO3 ⑦NaOH ⑧Ba(OH)2 ,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②③④①⑤⑥⑦⑧ 。

  例题2 :(1991年全国高考题)已知一种c(H+)=1×10-3mol·L-1的酸和一种c(OH- )= 1×10-3 mol· L-1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方法:酸碱中和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制约,①盐的水解,②酸碱用量。解题时既要考虑酸碱的强弱,又要考虑酸碱用量的多少,两者缺一不可。

  捷径:题中两溶液中的c(H+)= c(OH- ),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现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且必须是弱酸。以此得答案B。

  总结:中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由两方面决定。该题给出c(H+)= c(OH-),故应从酸碱用量考虑。如未理解题意,极易从盐的水解进行分析,故易错选C、D。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