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电子课本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中试卷

高中课件

高中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来源:学科网 2018-11-10 14:10:0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战和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衔接课。它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由战时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转向战后雅尔塔体系,实质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在两极格局发展过程中西欧、第三世界等力量的崛起,又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本课概念较多,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需重视概念的解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高中的二战历史还未学习,导致知识上有断层,加之学生在选考科目未选前以学考为主,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这一块内容,所以以落实学考基础知识为主,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基础知识。选考内容适当穿插,课外阅读内容不讲。

  教学目标

  1.用表格梳理让学生掌握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史实。

  2.运用史料理解、分析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3.运用史料解读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概念。

  4.通过图片资料等展示美苏冷战下的世界,结合文字材料辩证的看待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之一,为称霸推行冷战政策是美国在世界追求和平中的战略选择,和平与发展才是世界的主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2.难点: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出示一组二战带来灾难的图片,反思二战,人们渴望和平。实际上,一战后,和平主义盛行,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只维持了20年的短暂和平,二战冲垮了凡—华体系,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在二战后被一种新的格局取代,美国对苏共实施冷战政策,逐步形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锋局面。

  讲授新课:美苏争锋

  活动一:美苏对峙格局形成过程简析

  学生阅读教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内容,完成下面表格的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46年3月

  1947年3月

  1947年6月

  1947年9月

  1949年1月

  1949年

  1955年

  引导学生从表格中找出美苏对应的举措。美苏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对峙和对抗,我们称之为冷战。

  结合P155教材知识链接,解释冷战的概念。

  从大事中我们来简析美苏对峙局面(冷战)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看教材P154丘吉尔铁幕演说材料,解读“铁幕”的内容、影响。

  结合提供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看教材P158杜鲁门国会提出咨文材料,解读杜鲁门主义提出的内容、实质和影响。

  材料  1947年2月21日,英国政府照会美国政府,表示由于军事和战略上的原因,不应该允许希腊和土耳其落入苏联的“控制”之下,但由于英国国内经济困难,……希望美国挑起这副担子。杜鲁门立刻意识到……这真是美国政府期待已久的天赐良机。——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展示有关马歇尔计划材料两则,解读马歇尔计划。

  材料 1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5%-6%,有的国家高达8%-10%。

  材料2  杜鲁门后来也曾解释说“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摘编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思考:马歇尔计划对西欧产生怎样的影响?其真实目的何在?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都反对社会主义制度,遏制苏共,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部分内容。

  材料1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2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思考:从上述内容看,北约和华约的性质是什么?

  结合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图》,理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也意味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

  活动二:美苏对峙格局(冷战)形成背景探讨

  材料1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都可看作是雅尔塔会议的准备。雅尔塔会议继承和发展了上述会议的成果,对某些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雅尔塔体系(或体制)指的就是上述所有协定的总和……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思考:材料反映雅尔塔体系实质划分了战后怎样的格局?

  材料2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

  材料3  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的利益才是永久的。——帕默斯顿勋爵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美苏为什么从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材料4 二战结束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占全世界总额的2/3,工业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一半以上,出口贸易占全世界1/3……在56个国家驻有军队(欧洲69个师,亚太地区26个师),拥有海外484个军事基地。它还是1949年以前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奠定了二战后美国作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率先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国家”。

  ——摘自《历史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5 苏联领土较二战前又扩大了69万平方公里,社会主义已超出苏联一国范围成为国际现实……战后苏联拥有了堪与美国平分秋色的军事实力(包括175个师,25000多辆一线作战坦克,29000多架作战飞机。)——摘自《历史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6 在东欧,没有出现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而是出现了苏联控制下的、略加伪装的工具——“人民民主国家”。所预计的欧洲均势也被打破了,因为英国和法国虽在名义上仍有“大国”的称号,但实际上已不是苏联的对手。——《全球通史》

  思考: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美苏在战后能够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主宰世界的原因。

  背景归纳:

  (1)历史:雅尔塔体制已勾画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根源:美苏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3)保证: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均衡。

  活动三:美苏对峙格局(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认识(拓展)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也是美苏冷战局面形成过程。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冷战)下的世界怎样?展示几幅图片,由教师讲解。

  有人说,“冷战是战争和和平的私生子”。

  思考:结合图片材料和评论谈谈你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冷战)影响的理解。

  课堂小结

  综合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相当,两国交锋,形成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世界(依据板书回顾过程)。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政策,世界虽有霸权主义的威胁,但也羽化了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平仍是主流,推动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课后作业(略)

  板书设计: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