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 家长帮APP

    家长帮APP

    家庭教育家长帮

    iPhone Android

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试题

试题

资讯

标题形式 文章列表

  •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2009-08-01

    一、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表达式为:F=-kx⑴简谐运动的位移必须是指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也就是说,在研究简谐
  • 机械运动速度 2009-08-01

    【教学目的】⒈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⒉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
  • 机械运动 2009-08-01

    一、目的要求1、理解参考系的概念;明确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一个运动,结果会有不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2、理解质点的概念,明确质点是理想模型.3、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知道
  • 机械运动2 2009-08-0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
  • 机械运动1 2009-08-01

    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
  •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009-08-01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学习目标:1.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2.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理解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优点。3.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下载地址:http:
  • 机械能守恒 2009-08-01

    教学要求]1、机械能守恒定律推导。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重点难点]1、机械能守恒定律推导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2988
  • 机械能1 2009-08-01

    [教学要求]1、功及功的计算。2、正功负功。[重点难点]1、力和位移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功的计算2、正功和负功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2986
  • 合成与分解 2009-08-01

    [教学要求]1、深入学习力的合成,深入学会力的分解[重点]1、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难点]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2984
  • 海王星发现史 2009-08-01

    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随后在天王星的运动中又发现了神秘的异常现象--摄动,在1832年英国天文学爱好者哈赛伊博士提出一种假设,认为这种摄动是由于目前尚未发现的天王星外行星作用引起的,但是
  •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教案示例 2009-08-01

    教学目的通过力臂、力矩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物理思维(推理、抽象、理想化)及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载地址:http://files.edu
  •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009-08-01

    、教学目标: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二、教学重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三、教学难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四、教学
  •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2009-08-01

    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二、教学重点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2979
  • 功率 2009-08-01

    学习目标:1.理解功率的的概念。2.理解功率的公式P=w/t,并能运用其进行有关的计算。3.正确理解公式P=Fv的意义,知道什么是瞬时功率,什么是平均功率,并能用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4.能用公式P=Fv讨论汽车等交通工
  • 2009-08-01

    学习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两个要素。2.知道功的公式W=Fscos,会用这个公式计算恒力功。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
  • 反冲运动 4 2009-08-01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举出几个反冲运动的实例;2、知道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2976
  • 反冲运动3 2009-08-01

    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举出几个反冲运动的实例;2、结合实际例子,理解什么是反冲运动;3、能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现象做出解释,进一步提高用动是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激发学生热爱社
  • 反冲运动2 2009-08-01

    、教学目标了解反冲现象及其应用。二、重点、难点分析:理解反冲现象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2973
  • 反冲运动 1 2009-08-01

    一、目的要求:教学内容的地位:本节知识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七章第五节,即第七章动量的最后一节。知识的结构相对简单,但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和复习,尤其是对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复习。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具
  • 多普勒效应 2009-08-01

    教学目的1.了解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2.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教具计算机模拟.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2970
  • 多普勒效应 2009-08-01

    教学目的1.了解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2.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教具计算机模拟.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2970
  • 对简谐振动回复力的理解 2009-08-01

    在高一物理教材中,回复力是根据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的振动规律总结出来的,即回复力指的是使弹簧振子回到平衡位置的力亦即弹簧的弹力。这就使得学生对回复力的理解比较狭隘,且不能将它灵活应用到其它的简谐振动模式
  • 动能和动能定理 2009-08-01

    学习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知道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4.会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知道用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优
  • 《动量定理》授课实录 2009-08-01

    【多媒体打出课题】动量定理【实验揭示现象】[教师]我们先来观察下面一个实验鸡蛋下落实验:[操作](1)鸡蛋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到铺有锯末的透明玻璃器皿中。(2)同一鸡蛋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直接落到透明玻璃
  • 动量定理3 2009-08-01

    一、教学课题:动量定理二、任教学科:物理三、任教班级:高一(11)班54人四、教学时间:2001年12月11日上午8:15-8:55五、记录时间:2001年12月11日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2964
  • 地心说与日心说 2009-08-01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
  • 弹力摩擦力 2009-08-01

    [教学要求]1、弹力存在与否的判断2、弹力大小计算3、摩擦力存在与否判断4、摩擦力大小计算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2962
  • 弹力3 2009-08-0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
  • 弹力2 2009-08-01

    一、教学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
  • 超重失重 2009-08-0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2959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