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历史知识点 > 刚健有为是哪个朝代的思想

刚健有为是哪个朝代的思想

来源:高考网整理 2023-01-31 20:13:03

  刚健有为的思想应该是出自于《易经》金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为孔子所著,而根本出处在《周易》,可见其思想根源极其深远,可追溯至远古伏羲时期。而其盛行则应始于春秋孔子时期了。

  1刚健有为如何理解

  刚健有为的思想,它所包含的崇德利用、和与中、天人协调的思想,分别解决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刚健有为的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总原则。

  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 《周易大传》已见成熟。

  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已形成了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

  刚健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孔子认为,有志有德之人,既要刚毅,又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2刚健有为思想是谁提出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已经提出刚健有为的思想。十分重视“刚”的品德。他说:“刚毅木讷近仁。”刚毅指坚定性,这种思想高度肯定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认为这是刚毅的表现,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刚毅和有为是不可分割的。有志有德之人,既要刚毅,又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论语》中讲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呼?死而后已,无以为君子也”。这便很精准的强调了知识分子要有担当道义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彖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健动不止,生生不已,人的活动乃是效法天,故应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柔静无为之说,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要求忘掉人己、物我等一切区别对待,停止一切身心活动,以达到“形如枯槁,心如死灰”的境地,传统哲学进行了长久的动静之辩。但辩论的结果,还是刚健有为的思想占上风,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主导思想,柔静思想不过是作为一种补充。

  3刚健有为思想的当代意义

  刚健有为精神,绝不是急功近利的个人奋斗,而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的、满腔热情的去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刚健有为的思想,可以激励我们发愤图强。在物欲张扬、精神式微的今天。强调刚健有为精神更有现实意义,人应当立志高远,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奋发图强,敢于面对现实,善于化解矛盾,勇于迎接挑战,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妄自菲薄,不怨天尤人。

  相关推荐: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2023年春晚历史考点:节目《一带繁华一路歌》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