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 2020年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题汇编 (15)

2020年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题汇编 (15)

2020-02-21 17:14:22高考网整理


高考

  8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德、景泰都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如宣德炉,即明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景泰蓝,即明景泰年间盛行的工艺美术品。

  B.“家”、“舍”:“家”是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的亲属时用的谦辞,如家父、家兄等;“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如寒舍、舍弟、舍侄等。

  C.古人对身故的描述,常见的就是“卒”,早亡一般用“殇”,帝后级别用“崩”,称诸侯或有爵位有封号的大员死去为“薨”。

  D.庙堂:中国古代用来供奉死去的皇帝的地方叫太庙,太庙的殿堂就叫庙堂,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便是。

  8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掾属,汉代内官有佐治之吏称为掾属,和外官中的诸曹掾史,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

  B.左迁指降低官职,亦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

  D.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8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政”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检查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曰庙,后殿曰寝,合称寝庙。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立的用于祭祀其祖先的礼制性建筑。

  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8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8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史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御史的设置一直延续到清朝。

  B.法书又称法帖,是指人们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有时也以此表示对古代名家墨迹的敬称,或以此誉称表达对书法作者的尊重。

  C.甲子是天干地支纪时循环中的第一个。古人创设十二天干、十地支,彼此两相组合用于纪时,六十为一轮同,并用以记年、月、日、时。

  D.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8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现在的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字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

  B.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文中“辟”“除”“徙”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辟”表示被征召并授予官职,“除”表示任命、授职,“徙”表示官职调动。

  8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姓氏:姓本来是族号,是整个氏族的称号,母亲氏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氏是后起的族号。秦汉以后,姓氏合而为一。“姓别婚姻,氏别贵贱”,上古贵族有姓氏,平民无姓也无氏。

  B.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人,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杨万里为杨诚斋。

  C.“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8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拜”可指授给官职,“拜官”为旧时常用语。

  B.古人作揖是推手,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推手时稍微往下;对异性,是指有婚姻关系的,则是平推手;对同性,同一个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举高。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影响深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在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为散文。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8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根据分管事务的不同,有不同的掾史,如户曹掾史、水曹掾史、比曹掾史、仓曹掾史等。

  B.征士是指朝廷征辟的士人。魏晋以后,选择人才方面虽有九品官人法,但自汉代起存在的征辟制还有保留。

  C.宗庙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宗庙制度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崩,古时指皇帝死亡。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崩”或“驾崩”,诸侯、皇室成员等之死谓“薨”,士之死谓“不禄”,庶人之死谓“卒”。

  8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9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目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诸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9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秦朝以后,只有皇位继承者才能称“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继承人只能称“世子”。

  B.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在称谓前加先,一般表示地位高或年长的人已死,如先妣,先考。

  C.百越:又称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这些地方统称为百越。古文中也常泛指南方地区。

  D.清代文官、武官各分九品,并分别以服饰上的九种动物图像表明官职的品级,文官服饰绣走兽,武官服饰绣飞禽。

  9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纳赀,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

  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篇、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

  D.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荛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

  9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9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黎元,也作“黎玄”,即百姓,民众。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生民、庶民、黎庶、苍生、氓等。

  B.停年之格,即停年格,崔亮所创的选官制度,不问贤愚,专以年资深浅为录用标准。

  C.谏,指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古代设有谏官,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

  D.明器,指受封时皇帝所赐的礼器宝物,也可指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

[标签:2020高考语文 语文复习方法]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高考


高考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