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中频道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 > 高一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篇

高一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篇

2024-01-16 18:17:44网络转载



  一、知区别:语文学习要进阶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较之于初中阶段,对知识认知和思维发展,在广度、难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凡事预则立,我们一定要做好认知上的衔接。

  (一)文本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文本选择来看,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包含的学习内容又非常丰富,学习要求含盖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等。

  国外的作家作品文本,重点学习历史上有影响的作家、政治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过一定影响的作品。

  (二)知识性和系统性更强。

  初中语文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要求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

  (三)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1.选材:选入语文教材的作品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很大区别。初中语文的选文较简短,到高中不仅长度加长,深度也明显增加,有时甚至要从哲学、人生的角度来解读,所以高中生必须加强在个性化体验、感悟和审美上的能力和修养。

  2.古诗文:初中的古诗文选材大多为浅显的、有哲理性、有情节的小故事、寓言、短诗、散文等,而高中的古诗文选材则是考查深度思维的古诗、长篇人物传记和论述文章等,需要有更强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3.作文:中考作文一般只要求600字左右,而高考作文要求在800字以上,从中明显看出初中作文和高中作文在认知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上有较大区别。高中生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学会成长,讲究写作基础阶段的规范性。高度融合语文的知识性和系统性,使零散的、不具条理的内容得到整合。

  总之,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比初中阶段的所涉文本的选材和对学生认知世界的范围扩大很多,要求也更多、更高,程度也进一步加深,更趋向应用性、审美性和思辨性。


  二、晓方法:语文学习有方法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面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应的准备呢?

  (一)树观念,养习惯。

  1.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我们的日常学习却是“七宝楼台拆碎”,在每一堂课里捡拾“碎玉琼珠”。基于此,我们也应该了解高考这一指挥棒下对语文学科的考查知识树,较为全面地认知考查的知识点,摒弃语文学习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

  2.语文学习终将面对高考的检阅,所以进入高一语文学习再不是语文课上的事情,而是贯穿整个生活的活动。不间断地读书、看报,了解国内外时事,思考社会人生大事,是培养语文素质的良好途径。扩大视野,提升认识水平,在生活中不断涵养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才能使语文的发展提高有可持续性,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积极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2)、主动记笔记,会记笔记。(3)、有自觉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的习惯。(4)、养成及时总结归纳的习惯

  (二)有方法,三字经

  1.砺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洞天世界!

  2.砺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文心雕龙》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做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3.砺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们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做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4.砺多读:破三春,汇九流。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美学,这就叫“融汇九流”。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5.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的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6.砺感悟:思千载,想万物。

  “心有灵犀一点通”。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

  7.砺思考:学而思,思而得。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语文学习中,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以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8.砺时习:温故旧,求新知。

  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于事物的认知和世界的求索,我们惯于寻奇求新,对已学过的知识较少主动回顾和经常实践,但“温故而知新”,我们既要学习新知也要温故,两种学习状态的有机结合,对我们学习语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砺书写:成规范,有形象。

  语文学习较好的往往是书写认真的学生。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能够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在网上阅卷这个背景下,高中生练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议同学们选取一本适合自己的字帖,坚持每天练字20分钟(在校时可选取课下休息时间),这将让你在高中乃至以后的学习生活受益匪浅。

  10.砺课题:感文化,修学养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个个好的知识点,作为研究的小课题。利用现有的知识采集手段加入自己的思考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课题,能够使你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入化。例如对孔子、苏轼、李白等古代先哲的某些方面的研究,虽不如专门研究的学者所达到的高度,但对我们更进一步从课堂延伸到课下的自主学习,对锻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和拓展知识面,感受中西方文化魅力,提升自我修养会有诸多收获。

  听,说,读,写,思,行。语文学习贵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汇小流才能成江海。语文的学习与提高是个慢功夫,但得其法者事半功倍,重视语文的同学能提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能提高。“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告诉我们,美丽的花岛虽难寻觅,但跟着蜂蝶的人能找到,闻着花香的人能找到,看到红云的人更能找到,我们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将老师作为蜂蝶、香花和红云,依托他们的指引,登上语文这一迷人“花岛”。

[标签:语文学习方法 提升语文成绩]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高考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