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备考策略 > 名校各科老师独家二轮复习攻略(2)

名校各科老师独家二轮复习攻略(2)

2020-02-23 14:42:52网络整理




  高三化学

  一、紧跟网课进度


  疫情期间,学生要把网络直播课当成和学校课堂一样对待,严格要求自己,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和知识盲点,并查阅教材、参考书或者和任课老师网络互动,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二、完成课堂作业

  根据每节网络课布置的作业,认真定时定量完成,认真核对答案后,将不会或有疑问的题目作出标记,等待老师下次上课时评讲,个性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平台和任课老师互动,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做好拓展训练

  二轮复习的重点在于整合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并把握好做题细节。在课后要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综合拓展训练,定时定量做一些理综化学模拟试题,提升自己的解题速度、综合能力和准确度,以此来适应高考的难度;同时也通过题目查缺补漏,找出自己解题的问题所在,也可以整理出错题或出错的知识点,便于回顾复习。

  四、回顾教材重点

  化学知识点比较分散,与书本和生活结合紧密,做题之余,学生应把教材有侧重点地再翻阅一遍,重点看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及注意事项等;再认真阅读一下平时自己没有重视到的一些化学知识,彻底扫除知识盲点。

  高三生物

  高三的寒假是一段特别重要的时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二轮复习刚刚开始,此时是对一轮复习中薄弱环节查缺补漏,对理综合卷的新形势开展探索的绝佳时机。

  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这届高三生拥有了一个超长的“寒假”。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缺少老师的督促与指导,缺少同学的激励与帮助,如何提高自律能力,排除环境干扰,安排好自主学习,相信对于不少同学来说都是个难题。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在家学习,除了按照学校安排,听网络课程,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外,你有很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来解决个性化问题。

  第一,要注意的是回归教材

  近几年高考生物很多题都出自教材原文,或者是教材知识点的延伸。我们要反复地“读”教材、钻研教材,把教材看透记熟,理解深刻就是拿高分的法宝。通过对教材(包括课后题、拓展知识、旁栏资料等)的通读,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地毯式排查,排除知识盲点,同时加强对重要概念、过程的理解。而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二轮复习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构建知识体系,我们在反复读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动手整理章节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一个章节的内容。在家自主学习这段时间,建议做一个读教材计划,在二月底之前,把必修、选修教材再细致的过一遍。

  第二,要进行限时训练

  一周至要训练两套理综卷子,限定时间,集中精力,通过练习,找到理综答题节奏,确定自己做每道题的用时,体会答题技巧。另外可以每天或隔天进行一次生物单科的限时训练,限定40分钟,完成一套高考模式的生物练习,在练习中,尝试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答题速度。对于在限时训练中失分较多的题型,可以再进行额外的针对训练。

  第三,一定要重视对错题的整理

  一套卷子做完,如果随手一丢,这套卷子基本等于白做。在做卷子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基础知识要做上标记,一套卷子做完,及时对照答案,进行错题整理。在整理中,不清楚的知识点随时翻教材,通过整理错题时反复翻看教材,也能帮助你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不知道的知识点、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知识点都要整理下来,建议用活页本,把知识点按专题分类整理。在整理过程中你会发现不少相关联的知识,通过琢磨这些知识之间的区别、联系,尝试将知识串联起来,你就能达到融会贯通。这些自己整理的、个性化的知识总结,可以反复翻看,建议每周翻一遍,考试前几天翻一遍,已经掌握的可以做上标记,下次就不用再看了。

  最后,付诸实践

  方法知道的再多,如果无法落实到实践中,也并不能发挥作用。虽然看起来在家学习我们有了更多时间,但考虑到与“床”作斗争、与手机作斗争,都不是容易的事,时间是未必够用的。所以你首先需要在时间上有个计划,先对未来两周做出大体规划,然后细化到每一天,每个时间段。

  其次,在学习前,整理房间物品。除非网络上课,手机电脑不要出现在房间,书桌上只保留学习必需品,尽可能地排除一切诱惑与干扰。在疫情还未完全控制、被迫在家学习的特殊寒假里,希望每位同学都能高效利用时间,学有进步!

  高三政治

  亲爱的同学们,当下疫情肆虐,咱们只能宅在家里。但是,如果我们足够自律,如果我们能科学规划时间,再加上老师的精准建议,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高效学习、出彩生活,使这个超长版寒假成为我们终身最难忘、最绚丽的记忆。

  先说一下总体规划,目前中心任务是二轮复习,年前已复习完必修一《经济生活》,从现在到二月底,我们应该复习完必修二《政治生活》和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内容,所以大家明确这个复习进度、做好本阶段自己的复习安排。

  第一,遵循学习规律是前提

  课前预习——高效听课——课后复习。首先是预习,因为网课没有课堂互动环节,老师的授课节奏比较快,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把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完成。这样课堂上才能明确课堂内容,紧跟老师的思路。其次是上网课,老师讲的重难点、常考点,甚至自己的疑问都要记下来,尽可能跟老师互动、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争取达到面授课的效果。最后,课下一定要结合老师的授课课件整理笔记,及时复习、消化所讲内容,并完成配套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限时文综练习很关键

  限时练习——自我反思——答疑反思。我们现在每周要保证至少三套文综题的练习,以保证做题的速度、熟练度、敏感度。因此两天一套的文综自我练习,加上周四下午的文综测试,我们一定要限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做完之后及时对改答案,先自我分析、思考,查漏补缺,加深对某种题型、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及时把不理解的地方反馈给老师,以便于老师全面掌握大家的问题,精准做出答疑。我们还要结合老师的答疑对照反思自己的答题思路、语言,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得分点、关键词。

  第三,消化所学所练很重要

  消化吸收——总结整理——举一反三。不管是老师的讲课、还是文综练习,都是外在的一种刺激,我们都应该及时反思总结,内化为自己的答题经验。所以我们要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和练习里面发现的问题及时的总给整理,比方说整理下来要背的重点难点知识,经典高考例题,时政语言等。而且一定要反复拿出来看,思考,甚至要记住不同题型、主体、背景的常规思路。因此,越是在家没有老师的时时监控,更需要自己的长久耐力和足够好的自律性,老师相信咱们高三党不是小屁孩儿,一定能够做好!

  第四,关注思考时政不掉队

  收看新闻——剖析思考——完善知识。政治学科时政性强,紧跟党中央、国家的政策步伐,高考出题迎热点而上。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时政,在家学习有看电视的便利,可以休息的时段及时的看看新闻,边看边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分析,甚至可以自己择取素材模仿高考设问命题。这样你脑子里边整理的时政素材多了,将来遇到问题思路也就拓展,也就会思考而不是怕思考了。有的敏感时政语言可以成为将来的答题要点,要学会积累,完善自己的知识库。

  同学们,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到。让我们一起努力,科学规划时间,拼尽全力,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最后,让我们一起为武汉、湖北、祖国加油,祝福!

  高三历史假期学习备考指导

  2020年寒假超长,这是考验学生自律性,也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时刻,学的好二测是平型关、瓦尔密,否则可能是四平街、滑铁卢。号召学生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拼搏自我,芬芳周边,过一个难忘的革命化的假期。建议如下:

  一、立足实际

  紧跟年级进度的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安排部署。

  二、夯实基础

  回归课本,总结阶段特征,构建通史体系。查漏补缺,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

  三、精练习题

  建议以近三年高考真题为依托,做针对性练习。研读真题,找出所考知识点并分析命题的素养立意。

  四、依靠团队

  既自学又互助,通过各种工具及时和老师、同学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高三地理

  一、稳住节奏

  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地理学习时间。

  二、明确任务

  1、借助这个二月份,完成老师布置的专题复习。

  2、每周坚持限时做两套文综卷。

  三、注重效率和吸收归纳

  严格做题步骤:

  ①独立审题破题,写出关键词式答案项;

  ②高标准对照参考答案,找出漏点、错点,对答案要点和语言严些,再严些;

  ③反思归纳,弄懂弄透,把好的答案选择性记到纠错本或笔记本里;

  ④日日长思,融会贯通,努力做题做到高屋建瓴,更能把学到练到的东西常运用于实践。

  四、适当放松愉悦心情

  看新闻、听音乐、做运动,做饭干家务,与家人聊天等。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

[标签:高考备考 高考新闻]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高考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