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语文高频考点 > 2020高考作文5大核心母题

2020高考作文5大核心母题

2020-02-17 23:11:04高考网整理



  2020高考即将开战,你准备好了吗?高考网小编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频考点,供大家参考阅读!

壹\时代精神


  热度指数  ★★★★★

  母题阐释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特有的精神品质和优良品格,是激励民族奋发图强,国家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近年来,关涉时代精神的作文题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这类题目都紧扣时代发展和国家时政,以更高的姿态、更宽广的视野解读中国的发展,关联时代、国家、民族命运的走向,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一种大格局、大情怀,很好地彰显了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功能,体现了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关心国家大事的“新课标”精神。因此,这类题目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受命题者青睐,而如何在宏大背景下展现自我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是写作这类题目的重点和难点。

  命题切入点

  0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02传承五四精神,求真务实、知行合一,圆梦新时代。

  03个体与国家、时代的关系,在时代大背景下观照个体成长。

  04当代青年应具有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05新时代追梦人应具有家国情怀,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重任。

  06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内涵。

  07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内涵。

  真题对接

核心母题

年份

高考真题

命题热词指向

时代精神

2019

全国卷II“青春接棒,强国有我”

中国梦、青年与国家、青春与追梦、家国情怀

北京卷“2019的色彩”

责任与担当、青年与国家

2018

全国卷I“‘世纪宝宝’中国梦”

中国梦、追梦人、青年使命

全国卷III“改革开放三部曲”

改革开放、和谐发展、文化自信

浙江卷“浙江精神”

家国情怀、地域文化

北京卷“绿水青山图”

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协调发展

2017

全国卷I“用关键词读懂中国”

文化自信、科技创新、美丽乡村、和谐发展、共享理念

北京卷“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家国情怀、爱国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全国卷II作文题)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读

  题目材料描述了从五四运动至未来2049年这130年间的重要时间节点,突出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这五个中国发展的关键点,凸显主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担当,青年要为时代发展、民族振兴努力奋斗。

  该题目的最大特点是灵活性与统一性并行。其一,五种情境,同一情怀。题目设置了五个情境任务,在时间上涵盖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但一以贯之的是青年学生的身份,意在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将自己置身于时代和国家的发展中,观照历史,感受现在,思考未来,将个人的奋斗与国家、民族、时代紧密结合,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其二,文体多元,实用为上。近年来,中学写作教学有淡化文体的倾向,而本题依照不同情境规定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等写作形式,呼应了“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这个新高考改革的重点,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

  立意示范

  立意1 选取①为任务,可以以青年学生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立意角度。以演讲稿的形式,阐述国家当时面临的内忧外患,强调只有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努力自强,民族才有希望。

  立意2 选取②为任务,可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为立意角度。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的所思所感。

  立意3 选取③为任务,可以以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为立意角度。以书信的形式,阐述自己对求学的认识、人生追求,明确将所学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立意4 选取④为任务,可以以新时代青年应继承先烈遗志,继续奋斗为立意角度。以观后感的形式,回顾五四运动的历史,明确正是青年学生的使命感,才挽救了民族危机,并阐述当下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立意5 选取⑤为任务,可以以继承某个“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精神为立意角度。以慰问信的形式,表达“我”对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敬佩和仰慕之情,重在阐述其高尚的精神品质对“我”的影响。

  【主题范本】

  致百年功勋人物杜富国的一封信

  ◎甘肃考生

  敬爱的战士杜富国:

  您好!

  我想,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您还是更喜欢别人用“战士”这个词来称呼您吧!我曾一直羞愧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浅薄无知,我曾一度认为,在革命先烈把侵略者赶出祖国大地之后,这片土地便一直浸润在和平之中,再也不会有炮弹打破这份安静祥和。

  直到在很多年前,某个沉闷的下午,沉迷于网络世界的我突然被桌面弹出的新闻吓了一跳。我才知道,在我自认为的安静和平的世界里,还有这么一群人,冒着生命危险,守护着这个世界。哪怕过去了这么多年,我都无法忘记自己看完那新闻后的心情,除了震惊和感动,我更多的是羞愧。

  “你退后,让我来!”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背后,不知隐藏了多少大爱。在炸弹爆炸的瞬间,在您推开战友的刹那,在那短短的几秒钟里,您没有时间去想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生命。看到您浑身是血地躺在医院里,很多人都为您担心,哭红了双眼。再后来,当我们听到您伤情基本平稳时,都默默地松了一口气。幸好,您还在,哪怕是失去双眼和双手,您依旧能顽强地面对生活,您的这份坚强是激励我一路前行的力量。

  再后来,有人说您是红色老区培养出的优秀男儿,是用生命担当时代使命的英雄战士。或许,您不知道您在我的世界里,担当了多么崇高的角色,是您让我明白在这个看似岁月静好的世界里,还有千千万万像您一样的战士为了守卫和平负重前行;是您为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以至于在后来的这些年里,我在学校认真学习,工作后勤勤恳恳、从不懈怠,因为我也想像您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真正的“战士”。

  我曾听过一句特别令人感动的话,那就是“都说军人是最可爱的人,那是因为他们能将祖国的嘱托、人民的安危牢记在心,能够用铮铮铁骨铸就固若金汤守卫之城”。此刻,我又想起了您,想起了千千万万像您一样始终奔赴在最危险的地方,默默无闻守护着我们的祖国、人民的可亲可敬的战士们,因为祖国有你们,我们才能在这片蓝天下,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安静祥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我要衷心地祝愿您以及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伟大的战士,平安康健!谢谢你们让我们的祖国固若金汤!

  此致

  敬礼!

  青春不再

  2049年9月30日

  【阅卷者说】

  选材典型,情怀动人。作者将自己对和平世界认知的浅薄,与对杜富国为保护战友受伤后的关心描写得细致入微,并再次强调当今中国和平的来之不易,展现了自己的心理成长历程。除此之外,作者在实际生活中也将杜富国作为榜样,认真学习、勤恳工作,将这份敬佩、感恩之情落到具体实践中,这部分内容虽是虚构,但作者的这份心思感人至深。


贰\文化教育


  热度指数  ★★★★★

  母题阐释

  高考作文的考查方向离不开文化和教育。因为文化、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教育的精心引导和文化的厚重滋养。青少年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还依据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十九大的核心精神,重点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新增了对“科学文化素质”的考查,这是我们备考该母题时值得关注的信号。

  命题切入点

  01尊师重道,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02全面发展,回应素质教育的时代强音。

  03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革新。

  04放眼全球文明,认清民族文化,在比较中获得“文化自信”。

  05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问题。

  06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问题。

  07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真题对接

核心母题

年份

高考真题

命题热词指向

文化教育

2019

全国卷III“画里话外,师生情长”

师生关系、教育方式

 

北京卷“文明的韧性”

文化自信、民族精神

上海卷“寻找‘中国味’”

文化传承、文化交流

2018

天津卷“器”

匠人精神、大国重器、家国使命

2017

全国卷Ⅱ“化育后世的诗文名句”

传统文化、个人与国家、家国情怀

 

全国卷Ⅲ“‘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

教育理念、青春与奋斗、使命与担当

  叁

  哲理思辨

  热度指数  ★★★★★

  母题阐释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走出主题阐释型作文的套路,走向理性和思辨,重视思维能力,关注社会与时代、个人成长与感悟,是基本的命题发展趋势,也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还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大维度之一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同时,高考作文在逐步推崇“实用主义”,迫切地要求考生积极关注现实问题,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突出独立思考能力,学会用主客观、现象与本质、内外因、感性与理性、因果关系、全面与片面等哲学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立意角度多元,让学生去比较、权衡、选择、决断、交换意见的哲理思辨型题目会是今后高考作文考查的主流。

  命题切入点

  01哲学原理:客观辩证/全面、发展地看问题/现象与本质/矛盾原理……

  02个体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03对生活的哲理感悟:认知与行为/盲从与创新/完美与缺憾……

  真题对接

核心母题

年份

高考真题

命题热词指向

哲理思辨

2019

浙江卷“作者与作品”

坚持自我与倾听他人、个体与他人

江苏卷“五味调和,共存相生”

和谐、协调发展

2018

全国卷Ⅱ“幸存者偏差”

惯性思维、全面看问题、现象与本质、批判与质疑

上海卷“需要与被需要”

自我价值、个体与他人、个人与社会

江苏卷“语言”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2017

上海卷“该不该预测生活”

理性思考、人生规划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

  

[标签:高频考点 高考语文]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高考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