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新闻 > 2019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专家解析17

2019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专家解析17

2019-05-03 09:50:47网络资源文章作者:高考网整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万物共同在一起生长而不互相残害,道在一起施行而不相违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习 近 平

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显示出对待文化多元性的传统智慧。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大同,但当今世界,也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三则材料由古及今,虽然时代不同,但其核心都指向了尊重差异与共同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大的方面可以谈国际关系中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求同存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也可以谈人与人相处中,求同存异、相互包容是和谐相处(大同)的基础;还可以纵向谈中国人对待多元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写作时要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结合身边的事例或见闻表达观点。

题目提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即当今世界也有不赞同追求天下大同的人,写作时应该以这类人为对象,以说服或感染他们。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国的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在1995年提出了一个不太文雅,但很深刻的观点:奶头乐理论。他认为,全球化高度、快速、激烈的竞争将使全球80%的人口“边缘化”,而这80%的多余人口与20%搭上全球化快车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要使80%的人口安分守己,就要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的办法减少“边缘化”人口的不满。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大力发展娱乐业。有了充足的感官娱乐,一般大众的时间就会被挤满。布热津斯基甚至说:“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如果布热津斯基的理论成立,那么中国是否有陷入“奶头乐陷阱”的危险呢?甚至已经陷入“奶头乐陷阱”呢?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篇直击当下的作文,“奶头乐”理论或许是中学生不熟悉的,但是其背后影射的社会现象却是每一个人都无比熟悉的。这是一个限定较强的题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宿构和套作。面对立意比较狭窄的题目,不必也无法刻意追求立意角度的多元和新颖。通过这个材料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纵深,是这个题目的初心所在。老师们不妨用如下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一、“奶头乐现象”在你身边是否存在?

借助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善用联想激活经验调用储备的能力。快手、抖音、网剧、综艺、被手机游戏和网文成批毁掉的中小学生。阿道司?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发出了这样的担忧:“人们被淹没在信息和无聊琐事的汪洋大海,他们不愿读书,甘愿享受充斥着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庸俗文化。”中国现在是否已经有了这样的危险?

二、“奶头乐陷阱”的危害

训练学生追溯因果纵深思考的能力。耽于感官刺激,毁掉民族的精神;耽于享受快乐,毁掉发展动力;缺乏奋斗精神,毁掉国家未来……

三、为什么明知道有这样的危害,还有如此多的人陷入了这个泥潭?

训练学生多维比较与理解他人的能力。 1、部分人耽于享乐,缺少远大理想; 2、部分人缺乏毅力,明知错误却无法自拔; 3、新闻传播和娱乐业从业者为了行业利益,推波助澜,不当引导; 4、缺乏有力有效的教育引导:功利化教育让孩子丧失了阅读和游戏的乐趣,被才艺和重复训练压得失去了快乐和理想。

四、希望何在? 1、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 2、对娱乐和传播行业进行有效监管,不能放任其释放负面能量。 3、加强教育改革,使大中小学生在在教育和学习中获得成长感和获得感。

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十九大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引导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本次命题依照上述会议的指示精神,采用漫画作文的形式,关注家庭和学校教育,高考和中考改革,人才培养、选拔和社会评价机制等热点问题,同时也贴近学生实际。

参考立意:克服唯分数论,关注不同孩子的德体美劳的个性特长发展;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改变教育模式;要构建正确的人才培养、选拔和社会评价机制,要重综合素质,也要不拘一格。

能扣住材料,其他立意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背影,随处可见、有的背影众志成城,有的背影形只影单,有的背影鹏程万里,有的背影日薄西山……或许不是每一个背影都令人振奋,也有背影会让人孤寂落寞,感慨万千。

前行者的眼中,从来看不到自己的背影,看到的只是漫漫前路和无限可能,而他们的背影,则是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背影记载着深情,记录着岁月,承载着梦想,但背影很容易就被人遗忘。因此,我们应该去发现背影。分享背影,追寻背影里的故事和情义。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请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颇具人文色彩的言论类作文题目。

“背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每一个背影,都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可能令人振奋。也可能流露出孤寂落寞。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前行者的背影。他们的背影,便是历史在他们身上刻下的瘪迹。找到他们在历史上树立的坐标,在这些背影的守护下成长,在这些背影的引领下启程,便能 够走向成功的彼岸。而留下这些背影的人,则以催人奋进的信念,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分析这一题目,需要调动思维,于抽象的概念之中发现深刻的思想,表达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具体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

背影中的感动。一个人的背影,常常是渺小而平凡的,或许承载不起太多重负,但是,千千万万的背影,却共同组成了一首交响诗,回荡在我们身边,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着精神力量,给我们留下了真实的感动。

光辉的生命价值,不论前行者的背影承载着怎样的意义,他们都是一个人在前行的过程当中,留在世界上的真实记录。当他们留下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时,他们根本顾不上自已的背影,他们心中有的,只是爱、责任和牵挂。

美好不能被遗忘。背影如此令人动容,却也很容易被我们忽视遗忘。留住生命中能够感动我们的背影,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盈。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用电脑、手机以及其他多媒体终端看书等电子阅读方式越来越被更多人认可。延续千年的纸质阅读虽然受到电子阅读的冲击,但也仍然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学校团委举办辩论赛,正方辩题为“电子阅读优于纸质阅读”,反方辩题为“纸质阅读优于电子阅读”,请选择一方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1)审题提示

【材料驱动】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孰优。

【写作指令】选择辩题,写一篇辩论稿,在校团委举行的辩论会上辩论。

【常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主题指向】主题指向倡导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发挥阅读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写作提示

无论选择哪一个辩题,要体现阅读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体写作时可以这样构思:

符合“哪种阅读方式更优”的内容要求,符合辩论稿的行文特点。

明确自己选择的辩题,并阐明选择的缘由(原因、依据)。

要充分阐述己方阅读方式的优势,对方阅读方式存在的局限或不足。

应联系国民阅读率不高的现实,倡导纸质或者是电子阅读。

分析要有思辩性,切不可完全否定对方的观点(将对方说得一无是处)。

(3)高分作文的必备条件(有部分体现即可)

符合上述写作提示的内容和写作思路。

能够倡导全民阅读,发挥阅读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较丰富,说理较充分,体现较强的思辨性,表达较有文采。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上世纪50年代的粮票、大锅饭到如今提倡绿色健康食品;从1952年铁路营业里程仅2.29万公里到 “地铁覆盖全城、高铁联通全国、专车随叫随到、快递次日可达”;从1949年80%的文盲率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从技术薄弱、科技工业水平低下到中国天眼、北斗卫星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建国七十周年以来,我国综合实力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作为生长在新时代的中学生,读完材料,你有怎样具体的认识和感悟?请根据材料含意,以“我眼中的美好”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注意“中学生”的身份特点, “具体的认识和感悟”,不能说空话套话,能从具体的“文化”“科技”“经济”等一两个方面展开去谈,能分析具体的“美好”,如能结合“美好”的原因与具体的做法去谈憧憬的美好,立意更佳。副标题格式不正确的扣3分,如果以此为正标题的扣5分。

7、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本次作文采用了漫画的形式,可以说同时进行了作文和语用漫画题的双重考核,题目难度相对较大,在保持对社会问题关注的同时,加大了对考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多向考查。

首先,从形式上来说,考生在日常练习中往往仅对内容进行单方面的审视,所以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这也提示在未来阶段的备考过程中,应多注意综合形式的练习,避免临场考试中出现问题。

其次,从内容上看,考生应首先针对漫画内容进行两方面的理解:浅层和深层。从浅层角度来看,图片内容为:清扫(收拾)碎了的自己。从深层(寓意)来说,是对成长、人生等的思考:把碎了的自己收拾好,然后笑着继续上路;成长就是在爬起来之后一次次地总结经验教训,也叫思考人生;内心荒芜是成长的大敌;放开“思维缰绳”;精神不死,希望不灭;修己之身以立基。

在写作时,我们要多角度对材料进行思考,才能更好完成本类题目。

总体来说,本次作文的“特殊”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考前为应对时评类文章准备好的套作素材的套用,同时也有效地挖掘出考生自身的潜能,让考生从自身出发认识社会、思考社会。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某报联合众多网络平台发起“向祖国表白,中国有我”网络征集活动。参与者可以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展示祖国最让你感到骄傲的变化和成就,记录你正在为祖国发展所付出的点滴努力,表达你对祖国迈向伟大复兴新征程的感想与思索……

请你据此写一篇文章,参与这一活动。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写作本文,一要紧扣主题,凸显关系。认真审读材料及要求,不难发现,我们实际上是以作文方式参与这一网络征集活动,因此,必须紧扣“向祖国表白,中国有我”的活动主题。写作时,还要围绕“祖国与我”的关系行文,不可偏废。

二要扬长避短,选好角度。材料中已提示了几种写作角度,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确定立意和文体。若工于抒情,可“抒发对祖国的祝福”;若善于叙事,可“展示祖国最让你感到骄傲的变化和成就,记录你正在为祖国发展所付出的点滴努力”;若长于议论,可“表达你对祖国迈向伟大复兴新征程的感想与思索”。当然,也可选择其他立意或文体,只需符合材料内涵及试题要求即可。

三要写出文化的广度、思维的深度、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度,这样的作品才会赢得青睐。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百金财富必是百金人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了凡四训》>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周易》)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就其中的一句或两句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百金财富必是百金人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意思是说,德为财之本。“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位”可以理解为我们的财富、地位、待遇等;“德”,可以理解为德行、修养、学问、贡献等。这句话意思是说任何时候都不要骄纵和狂妄,都不要为所欲为和无所顾忌,以免德不配位后,招引灾殃和招致灾祸。可选择一句话的意思来立意,也可以综合两句话的意思来立意。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培养有思想的年轻人,永远是教育的核心目标。”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曾寄语学生要跨越知识的界限、文化的界限、时空的界限,在阅读中与智者先贤对话,在思考中与内心真我交流。他希望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反思人生,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在体察自然、感悟生命中提升思想的境界,在成就梦想中彰显思想的力量,在人生旅途中,做有思想的行者。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写作能力。此题是一篇材料作文,要写好这则材料作文,首先要理解这段寄语。这段寄语从大处着笔,高屋建瓴。我们可 以从整体上把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即“思想”,启示学生们做“有思想的行者”,而“思想”的来源则因为“阅读和思考”。在确定了大方向的前提下,学生不妨对其进行切割。从小处进行关照,比如可以谈“跨越界线,在阅读中开创思想的大格局”,可以谈“思考真我,以真诚行走于世”,也可以谈“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就“做有思想的行者”也可以谈行和思的辩证关系。如此化大为小,便于把握,也能让文章避免泛泛而谈。根据以往对材料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培养思想的锋芒、做有思想的行者、做有思想的年轻人。以上立意角度都可以是考生写作的角度,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实际进行写作。

资料专题>>
资讯专题>>

[标签:高中作文辅导 高中作文]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