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辽宁高考 > 辽宁院校动态 > 大连理工大学:勇担科技创新发展新使命 全面提升学校创新能力

大连理工大学:勇担科技创新发展新使命 全面提升学校创新能力

2019-02-17 14:45:51网络资源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全力推进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学校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一流大学建设”为主题,开设【盘点2018】栏目。该栏目将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展开,梳理一年来学校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成绩,喜迎学校70年校庆。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精神,学校坚持“构聚创新源泉,提升创新能力”的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认真践行“四个服务”,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开展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效支撑学校一流大学建设。2018年,学校围绕重大项目谋划、科研创新团队培育、重大科技成果凝练、科研基地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精心组织、积极牵动、扎实推进,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科技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绩。
 
  一、承担重大项目能力显著增强
 
  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强面向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理工科获批各类基础研究项目616项,批准经费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8%。全年累计进款总额超3个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6.79%。其中,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313项,包括面上项目182项,青年基金81项,重大重点类项目19项,创新研究群体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项。直接经费总计2.0477亿元,较2017年增长14%。尤其是大连理工大学牵头获批2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经费分别为1945万元和1955万元,取得了大连理工大学此类项目零的突破。
 
  加强顶层规划,提升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根据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要点,形成了“谋划培育-资源整合-互动交流-跟踪服务”项目组织申报体系,2018年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负责18项,参与40项,总经费1.6亿元;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项,公益性行业专项10项,国拨经费2009万元。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影响力。人文社科类纵向获批总经费1508.98万,较上年增长83%。其中,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1项,总经费495万,较上一年增长24%,并且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1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7项,专项任务项目1项,并且获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
 
  抢抓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机遇,努力提升大连理工大学承担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的能力。2018年,获批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57项,国防科研项目新签合同153项,合同金额1.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6.4%,签订项目合同额首次突破1亿元;国防科研进款832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3%。项目数量、项目合同额、进款均创历史新高。
 
  二、科研团队和杰出人才项目再创佳绩
 
  通过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政策,修订科研管理相关政策,积极发挥激励、牵引和导向作用,从多角度激发科研工作内生动力,形成大团队,汇聚高端人才,从而催生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
 
  2018年在科研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建设和培养方面成绩显著。在团队方面,运载学部郭旭教授作为负责人的“结构优化”创新团队入选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至此大连理工大学创新群体达到7个,处于国内高校的领先水平;化环生学部王锦艳教授作为负责人的“耐高温高性能工程塑料”创新团队入选2018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孙伟、段春迎、孙希明和王同敏教授作为负责人的4个团队入选辽宁省首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引进计划”(兴辽英才计划)创新团队。在人才方面,运载学部王博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电信学部卢湖川教授和机械学院王福吉教授入选2017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建工学部张弛教授入选2018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宋永臣、王博、李刚和伊廷华等4位教授入选辽宁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何祝斌教授入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计划”(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化工学部杜健军、材料学院卢一平、能动学院杨明军、建工学部赵云鹏等4位老师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彭孝军、孔宪京、王永青、张弛、卢湖川、原应春6位教授入选大连市顶尖及领军人才项目,赵珺、王治宇2位教授入选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管理与经济学部苏敬勤教授获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管理与经济学部安辉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成芳教授获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三、成果奖励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强化科技奖励工作的主动深入式管理和服务。挖掘跟踪成果,主动与课题组沟通,把握合适的时机和渠道推动报奖,并通过说明会、预答辩会等对推荐和答辩材料严格把关,对答辩和考察过程紧密跟踪全程服务,扎实细致的工作保证了科技奖励的良好成绩。
 
  2018年,学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项,分别是:贺高红教授牵头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孙立成教授获国际科技合作奖,实现了大连理工大学该奖项“零”的突破。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8项,其中,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12项,包括教育部一等奖5项,在全国高校排名第5(前四位分别是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10项。文科方面获得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3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4项;辽宁省排名第二,大连理工大学获“省社科成果奖优秀组织奖”。获得第十六届大连市社会科学进步奖31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6项。
 
  四、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稳步发展
 
  2018年是大连理工大学基地评估工作关键一年,通过准确把握评估政策,构建有效工作体系,细化分解评估任务,全程跟踪评估进程,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三束材料改性和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模塑建材制品和制造管理技术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评估,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验收工作顺利完成,各基地平台良好的成长有效支撑了学校“双一流”建设。
 
  基地平台培育建设方面,围绕“双一流”建设任务,全面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各级重点实验室的现状,结合重点建设学科、新兴和交叉学科,面向辽宁省和大连市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新基地平台培育建设工作。2018年,“辽宁绿色化学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获批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超分子化学与催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批“111计划”引智基地1个(环境友好能源开发与调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引智基地2.0项目1个(功能超分子与纳米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培育项目2个(面向智能制造的关键控制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信息光子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5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3个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1个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大连市重点实验室、6个大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
 
  五、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大幅增强
 
  释放创新活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抢抓新一轮东北振兴机遇,结合大连市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迫切需求,学校与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建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瞄准国际前沿和地方发展需求,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依托,汇聚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和科研团队,构建与大连产业需求导向紧密结合的人工智能研发平台、产业化孵化与转化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引进与培训服务平台、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接平台,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服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学校与宁波市签署全面框架合作协议,共建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宁波研究院的建设是学校向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布局,拓展发展空间的重大战略举措,研究院将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原则,通过强内涵、做增量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开发战略,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学校与成都市签署全面框架合作协议,并与成都市石化园区、彭州市政府签约共建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推动学校科研成果向西南腹地转移转化,不断提升学校影响力。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做好科技援疆工作,组织召开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新疆)校企合作委员会年会,并与乌鲁木齐甘泉堡区共建“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分中心”及“大连理工大学CO2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院”,旨在进一步促进学校与新疆地区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新疆地区产业发展。
 
  不断提升满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加强与大型央企的合作,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联合研究院”;与国机集团、山东京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大工-京博工业研究院合作协议;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联合举办了“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科技创新会暨中船重工智海创新行动大连站”活动。来自中船重工集团下属13个院所的相关负责人及学校11个相关学部、学院的专家70余人参加了会议。
 
  以国防重大需求为契机,增强主动性和使命感,积极主动谋划学校国防科技发展,开展了涉及制造、船舶、动力、材料、力学、控制、计算机、航空航天国防特色学科建设。2018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正式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标志着学校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六、知识产权强校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服务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不断提升学校知识产权影响力。与辽宁省签署知识产权强省强校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获得中国专利奖银奖一项。遴选专利项目参展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1金2银,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立知识产权合作机制。2018年学校申请国内发明专利首次突破2000项(截止目前2018项),国际专利申请176项,较2017年增长26%和93.4%。申请各级知识产权资助266.284万,累计发放各类资助652万。学校入选路透社“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和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最具影响力创新主体榜单。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体系和应用成果分类评价体系,推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激发科技人员成果转化动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获批辽宁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辽宁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大连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2018年以许可和转让形式转化科技成果16项(其中单项100万以上的转化项目7项),转化金额2555万元,转化金额较2017年增长273%。

[标签:高校资讯 院校动态]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