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中频道 > 高二历史复习方法 > 高中历史知识点: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知识点: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2018-10-08 15:47:31育路教育网

  1.维也纳体系

  (1)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2)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3)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4)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神圣同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18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2)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3)矛盾

  (4)调整:①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②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充陆军,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②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赛和约。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3.雅尔塔体系

  (1)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2)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3)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4)发展历程:1945~1955年是体系的形成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出现;1955~1969年是美苏冷战中的局部缓和;1969~1985年是美苏缓和中的激烈争夺;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体系的瓦解时期。

  4.世界格局多极化

  (1)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力量多极化是两极世界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美苏两国的力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壮大。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关系中存在着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

  (3)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两次大的国际格局变动的不同:①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②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③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而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因而,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也必然是一个缓慢演变的过程。

  总结:高中历史知识点: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学习进步。

[标签:高中历史复习方法]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