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报考 > 志愿填报 > 填报指导 > 志愿填报指导:影视传媒类高校专业揭秘(2)

志愿填报指导:影视传媒类高校专业揭秘(2)

2013-09-24 17:48:19《高考金刊》

  NO.4新媒体艺术:触摸数字未来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多媒体方向)何天平

  似乎周围同学的专业都可以用简单的字眼来描述,比如会计、英语,又或者金融、管理。一直觉得很难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述我的专业,而一句“我是一名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多媒体方向)的本科生”似乎也难以做出明确定义。

  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作为一个新兴前沿学科,我的专业主要面向新媒体平台,围绕着这个平台展开关于传播、艺术、技术等方面的学习。新媒体是什么?“新”就“新”在它是继报刊、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后,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也叫数字化媒体,例如大家日常使用的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随着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的不断推进,新媒体浪潮正席卷着我们的生活,对新新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你每天一定要刷一刷的微博,一边走路一边对讲的微信,移动性日益增强的智能手机,其实都与我的专业息息相关。

  被唤作“第五媒体”的新媒体,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平台。在传统媒体势微的当下,新媒体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身,也对我们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媒体生态圈中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本科学习繁琐而细致,劳累而充实。虽然它作为艺术类专业招生,但因为专业的诉求和素质的考查,它成了“学艺术里对文化分要求最高的,学技术里最有艺术素养的”特殊专业!

  非同一般的艺术类专业

  谈到艺术类专业,很多人都会简单地将其与“读书并不好”等同。恰恰相反,要想成为一个“新媒体人”,你必须能够拥有足够的魄力和勇气,不仅要拿出过硬的专业素养(通过艺术类专业测试),更要用自己最傲人的文化课成绩发声(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该专业招生必须达到当地一本线以上)。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成为新媒体艺术大家族的一员。而在大学的课程学习中,我们的教学也呈现出非常多元的走向。在这里,不仅有充满文艺气息的设计与审美课程,比如视觉形态造型基础、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等;也有极富理性光芒的代码语言课程,比如多媒体交互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基础等,更有在此基础上关于传播、管理、运营的相关理论课程。小到一个传播学理论的学习,大到一个新媒体产品(例如手机应用)的管理,我们都需要能“hold住”。记得大一曾有一门名叫《互动艺术创新思维》的课程,我们在课堂上玩“笔仙”,和同学一起感受线条的美感,也用无数个夜晚画了上百个概念杯子的设计图累到眼冒金星。但就是这样,熬夜成了我的基本技能,能文能武,痛苦却快乐着。在这样的氛围中,我逐渐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可以从事新媒体前沿相关工作的“新媒体人”。

  朝阳产业就业面广

  新媒体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未来就业可以从事哪些工作呢?答案很显然并不只一个。我的师哥师姐中,有人加入了著名互联网公司(如百度、新浪等)担任产品经理,对产品进行整体化的统筹与管理;有人成了交互设计师或者视觉设计师;也有人以每日敲代码为生为乐,还有很多很多人,他们是运营推广师,是新媒体编辑,是新媒体广告人……这里仅仅罗列了一小部分的职业方向。据说,2012年,在全国就业形势都十分严峻的状况下,我的专业却成了就业率蒸蒸日上的“香饽饽”。几乎百分百的就业率,让各大新媒体工作都向你敞开大门。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深造。一个全新的行业,需要一群人去探索。未来的数字生活是什么样?通过你的研究,或许可以让全民智能控制家中每一个部分,或许会让结识朋友变得更加便利,或许能让你最直观地触摸到未来数字生活的模样。在这个新媒体领衔的数字化时代里,期待“数字地球”的出现,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奇迹。因为,这个奇迹,正在由我们这一大批“冉冉升起”的“新媒体新星”缔造着。

  NO.5做好声音的传播者

  ⊙中国传媒大学 音响导演专业 郝雅荃

  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去年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否被羊肉汤锅“咕咕”冒泡的声音所诱惑,是否被臭豆腐滑进油锅里“吱吱”的声音所吸引,从而垂涎三尺,诱发了食欲。你们可知道这些声音并不是现场所拍摄,而是经过后期加工录制的,这,可要归功于我们音响导演了。

  一门有趣的专业

  很多人知道电影导演、电视剧导演,却还不知道有音响导演,其实,音响导演专业的学问可大了。老实说一开始我并不是特别想上艺术类专业的,因为总有一种观念说搞艺术,好不到哪去。但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越来越浓厚,发现艺术类很多专业的有趣之处和有用程度是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

  我们在大学要学习影视录音、古典音乐录音等等,另外我们还有钢琴课!要知道在外面学钢琴可是很花钱的,在钢琴课上我们被分为小组,老师按小组授课,现在我们都能弹挺多曲子了。声学课也不错,虽然偏理论,和数学、物理有关系,但是很有用,会讲到建筑的构成,比如一个屋子怎么样录音效果好,你甚至可以自己设计录音棚。我记得还有一门课上讲了好多乐器的发声方式,有好多是你没见过的乐器,稀奇古怪的,特好玩。视听语言的专业课老师还带我们去咱们学校视听中心的影视录音缩混棚观察各种设备,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调音台,缩混声音。老师还从美国给我们带回来了《阿甘正传》的声音资料,资料片中把这部电影的声音分成一层一层的,比方说第一层是只有子弹飞过来的声音、第二层是子弹飞过来又有炸点的“砰”的声音,音效就是这么一层一层贴出来的,你会发现好神奇啊,有这么多素材!学习的兴趣就慢慢培养了起来。

  一门实践的专业

  大学四年,系里给我们提供很多机会,让我们自己研究短片怎么拍,摄影机怎么用,灯光怎么打,后期怎么剪辑……虽然我们是录音专业,但是这一套东西自学下来就都会了。除了学校提供的设备,还有很多特别好的老师都把他们自己的设备借给我们,比如我大四时到西安给《西安鼓乐》纪录片做录音,老师竟然把他自己的设备借给我,那么多话筒、话筒杆,让我拿到外地去使用,这是非常难得的。

  大三时,我很幸运地碰上了奥运会,当时我在BOB公司实习,做的都是跟传媒领域有关的事情。当时和我们合作完成录音项目的是广州电视台,刚开始他们的工作人员不是特别信任我们,觉得我们都是学生,没有经验。但是后来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做事特别干净利落,每次都是人家还在签到,我们设备都支好了。到了最后要走的时候,他们就非常喜欢我们了,说,你们好厉害啊!

  我在大二的时候还自己开了一个录音工作室,接一些短片,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给人家做声音。我给组员分了工,流水线似的,当时想得挺好的,按好莱坞的模式走,比如你剪对白,你贴动效,我弄环境音。那段时间挺开心的,出去接了不少片子,比如中央戏剧学院的毕业大戏,都来找我们做声音。

  一门实用的专业

  毕业后,我们班有些同学去了电视台,中央台、北京台都有,当录音师或者音乐编辑;还有在影视公司里做声音的,比如我现在就在央视六套给一些电影做声音、贴动效;还有的同学在专业的录音棚里工作。不论你干什么,只要你想好了,热爱这一行,有拼劲,出去以后都能成功。

  最后我想告诫一下即将报考影视相关专业的同学们:做影视一定要感受生活,尤其是做声音。我曾经接过一个拍西藏的片子,要我配声音,当时我觉得表现西藏,加上一些风声和老鹰鸣叫的声音就可以了。但是后来我听了别人做的声音之后,觉得特别不一样。加了很多寺庙的特有声音,比如大法号的声音,风中长铃铛的声音,西藏特有的风声,没有去过的人根本想不到这些。声音虽然都很小,但是加在一起,你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神圣。另外还要多听音乐,多看电影,多与人交谈,看看别人有哪些故事,别人的经历对你来说也是一种间接收获。

  NO.6苦练“神”功我为“戏”狂

  ⊙北京电影学院 表演学院 周扬

  刚进校的时候,每天瞧着一干子师兄师姐从身边擦肩而过,他们中的某些人都已经小有名气了。我们在心生羡慕的同时,也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琢磨着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迎头赶上。

  练晨功

  在表演学院的学习是非常紧张、忙碌、充实的。何以证明呢?且看我们在表演学院的学习生活吧。冬天的一大早,不管气温多低,其他系的同学们还在大睡特睡,而我们表演学院的这一帮人就得睡眼惺忪地“被迫”从暖烘烘的被窝里钻出来,裹起厚厚的大衣,漫步在操场、草坪和学院的各个角落,我们在操场“哼哼哈”,美其名曰“练晨功”,这就是我们表演学院特有的晨功。哎,可怜我们成天顶着黑眼圈,暗自想,这样的起早贪黑何时才是个头啊?到了真正开始上戏的时候,在片场开机时才发觉,这样的训练实在是很派得上用场。比如,怎么样才能把一句吵闹的话说得既愤慨又不破音;再比如,怎样念内心独白才能让观众觉得这些话不是出于一个自言自语的蠢蛋……这些全都靠我们大清早的“晨功”训练了。

  排大戏

  排大戏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表演学院的各个班级除了平常的小品作业、观察生活练习之外,每学期期末都要排一场大戏。这是对我们日常学习的一次检验,大家都把演出看做是面向全院师生的学习汇报,非常投入,非常重视。为排大戏,我们都是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排练,经常在一起磨戏到半夜。声、台、形、表各组的老师们都对我们悉心指点。记得刚开始演戏的时候,大家都是凭着以往的生活经历和情绪去演,把发生过的情感带到戏剧中。但这样的移情往往是吃力不讨好,要不然就是情绪老不来,老师在一旁急得猛跺脚;要不就是情感决堤,崩溃得一塌糊涂。老师对我们说,单靠自身的能量爆发去塑造角色的演员是个性演员,这样的演员只能塑造某一个类型和本身性格接近的角色,而不能称为称职的演员。

  演员的“入戏”并不单靠感性的宣泄,还要靠冷静的理性分析,要一点一滴去剖析所演人物身处的环境和内在性格的关系,通过思考来把人物还原。通过一步一步这样的训练,我们逐步学会了分析角色,学会了在舞台上和在摄影机面前也能不自觉地保持着对饰演人物的审视。

  改毛病

  通过表演学习,我还努力扳掉了我的一个毛病。由于自小学舞,我养成了表达自己时喜欢配合肢体动作的习惯,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如果手不跟着比划比划就好像没说清楚似的,同学们老是笑我像个牵线木偶,嘴动手也动。这对表现人物未必是件坏事,但是在表演中可能就是个麻烦的事。首先不是每个角色都有这样的习惯吧,再其次,外部动作的丰富不光是我所习惯的比比划划,更需要的是内心情绪的表达,要能够有意识地给不同的心理活动配以不同的形体动作,否则演出来就显得很假,镜头感觉不真诚。所以,在上表演课和形体课的时候,老师强调我们要具有形体感知控制力,也就是演员对自身形体动作的感受、支配和控制的能力,要我们善于控制自己的不符合剧中人物需要的形体特征和动作习惯,要能够真实地体现角色的形体感觉,这对我可真是对症下药啊!我努力学习为人物设计形体动作,让这个形体动作能够反映角色的性格,体现人物的情绪,让人物形象更鲜明。

  经过不断地训练和实践,慢慢地,我惊喜地发现,我驾驭角色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从原来本色的表演转变为理解和分析角色,在创造角色时,注意控制自己的一些特点,而且根据角色的特征来设计形体、动作的表现,这是我在表演学习中最大的收获。

[标签:填报指导 专业]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