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英语复习方法 > 2012高考冲刺:英语复习收官阶段如何查缺补漏

2012高考冲刺:英语复习收官阶段如何查缺补漏

2012-05-25 13:56:10葛平老师新浪博客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英语复习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段时间不仅仅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也是丰富语言使用经验、增强语感、使原有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升到一个新水平的过程,更是提高综合分析、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学会自学、改进应试能力的过程。那么,冲刺阶段各种题型的备考应该如何进行?怎样利用最后的复习时间提高自身的英语成绩和能力呢?

  超级菜单一:词汇部分

  分析高考英语试卷可以看到,原本教材(特别是高三教材)中某些必会的重点词汇在高考试卷中被加上汉语注释,说明它们虽然是教材中所要求的词汇,但是在高考中并不做“四会”要求。这样,相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来说,最后阶段,背会并明确考纲词汇用法将是提升成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另外,考生还应参照考纲,明确重点词汇的拼写、词义、词性、习惯用法和相应的短语搭配,特别关注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据统计,实词的考查在高考中通常占到75%的比例),考生可以把3000个词汇中的高频词进行整理、分类,参考平时考试中自己的答题习惯以及失误习惯,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比如,occasion,situation,position,condition等词的词义辨析;because of 、 with都是介词,却又都可以表示“原因”的区别;分析with和for(作为连词)的区别,关注介词后面不能是句子,而只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for后面需要是完整的句子,需要有谓语动词等;再有,关注日常用语的积累,明确情景对话等相关命题习惯答法,比如熟记感谢话语的答法,如:you are welcome,that’s all right,my pleasure,it is a pleasure,not at all等等;此外,了解并掌握同义汉语意思不同的英语表达方法,比如汉语“……怎么样?”,英语的问法就有至少what do you think of it?How do you like it?how do you find it?等等,只有知道这些句子具体是什么意思,答题的准确率才会得以提升。

  超级菜单二:语法部分

  考生应以悟题代替多做题。高三适当的“题海”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一定题量后的触类旁通,而这个过程就需要考生自己“悟题”,即对自己曾经答过的题重新加以整理、分析,从而发现某些题的命题规律,找到自己解题的切入点,形成较强的答题技巧,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因为语法毕竟是英语的基础,是核心部分,通过语法的训练,懂得答题方式,才是“悟”的真谛。如下面三组训练,考生可以通过类似的训练找到解题方法。

  第一组: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应用以及和强调句的区别。

  1)Is this museum _____they visited yesterday?

  2) Is this the museum _____they visited yesterday?

  3) Is this museum _____they stayed yesterday?

  4) Is this the museum _____they stayed yesterday?

  5) Is this museum _____ you visited yesterday beautiful?

  6) It was the museum _____you saw many treasures.

  7) It was in the museum_____ you saw many treasures.

  8) I was in the museum______you dropped in that you saw many treasures.

  参考答案: 1) what ;2) that,which,不填;3)the one where/where;4) where/ in which;5) that,which,不填;6)where/in which;7) that;8) where。

  第二组:同一先行词情况下定语从句的检验。

  1)She lived in the house

  _______she used to live.

  ______she used to live in.

  ______she used to drop in.

  ______she used to visit.

  ____windows were broken.

  the windows were broken.

  the windows ___were broken.

  and ___ windows were broken.

  参考答案: where; that、which、不填; where; that、which、不填; whose; of which; of which; its。

  第三组:定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的区别;as、which 在定语从句中的区别。

  1)He is such a good teacher _____we all like.

  2)He is such a good teacher ______we all like him.

  3)He is such a good teacher, _______we all know.

  4)He, _______ we all know, is such a good teacher.

  5)________ we all know, he is such a good teacher.

  6)He is a good teacher, _______makes us respect him.

  参考答案: 1)as; 2)that; 3)as; 4)as;5) as;6) which。

  完成如上的练习,考生很容易就会“悟”出该题型的答题规律,即:

  第一步:明确先行词特点以及定语从句范围。

  第二步:明确定语从句中缺少什么语法成分。

  第三步:结合上下文,明确句子逻辑关系。

  另外,高考冲刺阶段,由于时间有限,考生可选用历年的高考原题作为精题,通过分析做题的得失,做到知己知彼,达到“悟题”的境界。

  超级菜单三:完形填空部分

  考生要特别关注完形填空的训练。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进行一篇完形填空的训练,一方面提升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了解命题的规律,另一方面熟悉该题型的答题方法。

  解答完形填空题时,首先要通览全文,把握大意。由于完形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语境的理解,所以考生在答题前应先花几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全文一遍(跳过空格,也不看选项),以便抓住文章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路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由于文章首句多是说明故事的背景,一般不设空,所以这一句一定要认真阅读,了解其背景。

  其次,顺其语境,初选答案。在了解文章的大意后,就可以结合文章内容,逐题做出答案。具体填空时,一定要注意在语境理解方面下工夫,要抓住上下文的内容联系和逻辑关系。同时也要注意一些改变语境的关键词,如but, however,while,though,otherwise等表示转折关系;besides, what's more, besides,to make the matter worse,what’s worse 等表示递进关系的;first, second, then,finally, at last, suddenly, soon 等表示时间或顺序关系;as long as,so long as,on condition that, if, unless等表示条件关系。

  对于较难的题目,要认真阅读其前后的句子或跳读有关句子,联系上下文,寻找信息词。在完形填空中,句子中的空格除了由该句的信息词提供信息外,往往还由另一个句子中提供信息。因此,考生要仔细琢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领会信息词的暗示,选出最合乎逻辑的答案。

  最后,重读原文,核实答案。做完后,考生应从头至尾再通读全文,通读的目的是通过“语感”来核实自己的答案。在通读中,若发现明显不对的答案应予以改正,对于可改可不改的没有把握的答案,则不宜随便更改,要相信第一感觉。

  另外,考生应注意平时训练的答题时间的限定,一般来说完形填空题所需要的时间在12到15分钟之内,过多的时间投入就会挤占后面阅读、改错以及写作的时间,所以只有平时多训练、多按要求训练,才能在高考中得心应手。

[标签:高考 复习 英语]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