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中频道 > 各地新闻动态 > 高考时评:是谁搭建了冒名上大学的“捷径”

高考时评:是谁搭建了冒名上大学的“捷径”

2008-02-29 10:13:10红网文章作者:舒圣祥

  济南大学日前通报说,该校有21名2007级新生被清退或自动退学,原因是他们涉嫌冒名顶替,未能通过资格审查。济南大学校长程新说:“济南大学决不允许假学生进入。我们守土有责,要让新生录取工作保有一片净土。”

  当别人都在埋首苦读的时候,一些人却只需拿着凝聚他人汗水与希望的录取通知书直接走入大学的校门,这实乃一条“捷径”,一条把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建立在改变他人命运基础之上的“捷径”。想想看,当无数莘莘学子正在为准备高考而刻苦攻读时,当全社会正在为“高考移民”之类现象的公平性而聚讼纷纭时,冒名顶替上大学者却正躲在某个角落里独自窃笑,这不仅是对高考公平与严肃的挑衅,是对他人受教育权与姓名权的侵犯,更是对制度智慧与效用的耻笑。

  事实上,冒名顶替上大学并不少见,在笔者的同学中间就曾有这样的人存在。只不过,此前通过正规途径揪出来的很少,要么是被顶替者自己偶然发现,要么是造假环节中的某一环漏了马脚,像济南大学这样通过资格审查机制主动发现的少之又少。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冒名顶替者已经顺利拿到了大学的毕业证书,更没有人知道,有多少被顶替者至今依然蒙在鼓里,他们又该向谁去讨要那被顶替掉的权利以及由此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

  如果说冒名顶替上大学是一枚让人愤恨的恶果,那么,是怎样的土壤滋润了它的生长?如果说冒名顶替上大学是制度合法之外一种奇特的人造景观,那么,是谁越过制度的护栏搭建了它的舞台?当我们沿着这条“捷径”向它的上游漫溯,我们会发现,两岸众多看似坚不可摧的制度堡垒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录取通知书居然能被人掉包拿走,招生办藏着怎样的蛀虫?他人户籍竟然能被轻松迁走,而事后又能神奇地把已迁走的户口在原地重新登记,户籍管理部门藏着怎样的猫腻?

  以上种种,归结为一个词其实就是:腐败。冒名顶替上大学背后多数都是钱权交易或者权权交易。在整个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捷径”里,腐败可谓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哪个领域也都存在。腐败既是一个终端的问题,又是一个系统的问题,何况所谓惩治腐败的“良方”,专家学者早已开出不少,笔者无意在此多做无谓的讨论。

  笔者真正关注的是冒名顶替上大学这条“捷径”的终端,也就是我们的大学。事实上,识破一个冒名顶替的假学生并不很难,问些“你的父亲、母亲叫什么名字”之类简单的问题,或者直接对相关科目进行复试,“南郭先生”们往往就会露出马脚。问题是我们大学的入学资格审查机制常常形同虚设,乃至连走过场都免了。

  另一方面,在长达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一个假学生和真学生居然能始终毫无分别,并且同样顺利毕业,这实在是很奇怪的。假学生之所以要冒名顶替,必然是学习成绩不足以考入现在的学校,而且差距恐怕还不是一点;现在他却和真实考入的学生毫无分别,这说明什么?是否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大学教学质量下滑得十分厉害,冒名顶替者深知“只要进了大学就能毕业”,以至更多学生都不是来学习的,而是来“混”的,这才始终不分良莠。

  有一句俗语叫“纸包不住火”,大学这张“高级纸”却能把滥竽充数的假学生始终庇护得不露蛛痕马迹,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标签:高考 大学]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