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中频道 > 各地新闻动态 > 语文复习:切实提高阅读水平需要两个“感知”

语文复习:切实提高阅读水平需要两个“感知”

2007-09-17 09:23:02新民晚报文章作者:诸灵康

  中学生要提高语文阅读水平,除了学会感知文章词句和重点句段外,还须懂得如下两个“感知”:
 
  感知文章前后联系

  文章是一个前后紧密相联系的整体,这种联系要仔细地去品味语言才能心领神会。文章前后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或开头点题,后文演绎;或前文铺陈,结尾点睛;或文中敷演,前后呼应;或逐层递进,或层层排比,或前后对比,或一线穿珠……只有把握了前后联系,才能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如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文章开篇写小弗朗士的无知贪玩,再写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继写小弗朗士的觉醒,从而突出了最后一课给人的震撼和力量。文章的主题正是通过内容的前后铺排、联系突出来的。这是作者构思文章的匠心所在。读书时如能逐步地自觉地形成品味文章前后联系的习惯,思考前后材料安排、主题揭示的匠心,并不断积累多种文章的章法,那么我们的阅读水平自然会逐步提高的。

  感知语言的表现形式

  同样一种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文本的特色等等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显示出来的。解读文章,还必须在感知语言的表现形式上下功夫,这就是“因道解文”的意思。如果我们能在文章中走一个“文―道―文”的来回,这样才算读懂了文章。

  语言的表现形式五光十色,异彩纷呈,大体有:语言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议论、叙述、说明等5种,语言的表达语气:有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4种;语言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比等几十种;不同文体又有不同文体的表现方法。在这篇短文中很难尽述。要正确把握文章内容,必须细心地去辨析、体味、把握这些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所寄寓的信息。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修辞方法,其蕴含的意义是各个不同的;不同的身份、职业、文化修养、情感态度,表达的方式是各个不同的。我们就是要透过各个不同的表现形式,去捕捉丰富的信息。

  语文学习是一次艰苦的劳动。要想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可能与语文学科无缘。这正如在毛毛雨中行走,短时间内是不大可能被淋湿的,但时间一长,就会湿透。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在积极的认真的感知语言的历练中,才能逐步地扎实地提高。

[标签:复习 阅读 语文]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