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考试题 > 历年语文高考试题 > 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答案思路解析(3)

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答案思路解析(3)

来源:智康1对1 文章作者:王长伟 2013-05-09 16:02:51

[标签:高考 语文 试题]



  解析:B“辱”是谦辞,承受。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

  答案:  A

  考点:文言虚词

  解析: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不译;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C前一个是代词,译为“那”;后一个是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D前一个是“为……所……”结构,表被动;后一个是所字结构,当助词。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答案: C

  考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解析:C作者只是借自己的遭遇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并非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考点:断句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

  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 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考点:翻译句子

  解析:第(1)句“安……邪”为反问句式,此为翻译要点;第(2)句“……者……也”为判断句式,此为翻译要点。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答案:还未展开    芳心

  考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析:诗题一为“未展”,一为“未开”,可得出第一个空的答案;两诗中有一相同词“芳心”,根据题干不难得出第二个空的答案。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考点: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答案:(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答案: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考点: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答题要点在孔子的“仁爱观”。《论语》中表明孔子的仁爱观的语句很多,而最能体现其仁爱观的一段话是:“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后由孟子将孔子的仁爱观归结为”仁者爱人“。孔子的仁爱观建立在人之上,而非物之上,亦非人物并重。仁的施用范围也仅局限于人与人,并不牵涉到物。因此唐人的句读并非孔子的本意,而是唐人由于对孔子的推崇而将孔子进一步美化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论语》)

  (2)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韩愈《师说》)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              。(李白《蜀道难》)

  (4)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李清照《声声慢》)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陆游《书愤》)

  答案:(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

  (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3)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5)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考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语文新高考博客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附优秀作文:

  光荣的荆棘路

  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