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考试题 > 历年语文高考试题 > 2012年湖北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2年湖北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来源:智康1对1 文章作者:盖盛楠 2013-05-08 18:50:56

[标签:高考 语文 试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     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灵秀       磷光       玲珑剔透       聆听教诲

  B.诞生       旦角       淡泊明志       担当重任

  C.宿营       诉说       夙兴夜寐       素昧平生

  D.咨询       滋生       芝兰之室       孜孜不倦

  【答案】C

  【试题类型】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答案解析】A项读líng lín líng líng;B项读dàn dàn dàn dān;C项都读sù;

  D项读zīzī zhī zī。

  【试题价值评价】难度较小,可用于同音字、音近字的辨析练习。

  【试题相关学生类型定位】高一、程度差,出现课次(开场),无自信型学生。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羞涩  袅娜  歌声缈茫  荷塘薄雾

  B.霜天  廖廓  峥嵘岁月  浪遏飞舟

  C.细腻  箫索  落蕊残叶  秋蝉嘶叫

  D.嫩黄  葱茏  婆娑起舞  繁茂苍翠

  【答案】D

  【试题类型】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答案解析】A项“歌声渺茫”;B项“寥廓”;C项“萧索”;D项全都正确。

  【试题价值评价】难度较小,可用于引导学生借助偏旁推记字形。

  【试题相关学生类型定位】高一、程度中等,出现课次(开场),无自信型学生。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      ,且将它            地挥洒出来。这      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的起来,        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   痛痛快快    当是   遛

  B.滋味   淋漓尽致    便是   踱

  C.意味   兴致勃勃    自是   逛

  D.韵味   尽情尽兴    恰是   晃

  【答案】B

  【试题类型】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答案解析】第一空“个中滋味”是固定搭配,可以排除A、C、D三项。第四个空要与“悠闲”照应,“逛”“遛”“晃”都不及“踱”效果好。

  【试题价值评价】难度中等,可用于引导学生利用语境和词语意思的匹配度来辨析近义词。

  【试题相关学生类型定位】高一、程度中下,出现课次(开场),学生语感不好,喜方法型。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解析】

  【答案】B

  【试题类型】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答案解析】A项“自然与人……随风生长”主谓搭配不当,将“随风生长”移至“绿树蓊郁”后;C项缺少谓语“有”,改为“很少有人会有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D项不合逻辑,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后的内容反了,“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试题价值评价】难度中等,主考主干成分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此题病句特征典型,有收录价值。

  【试题相关学生类型定位】高二、程度中下,出现课次(中间),学生语感不好,喜方法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

  B.已知杀父娶母的实情却迟迟不采取复仇行动,这一情节构成《哈姆莱特》中著名的“延宕”,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

  C.宋词至苏轼,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提升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

  D.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叙述的主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年华》等。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

  【答案】A

  【试题类型】本题考查识记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著作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案解析】孔乙己因窃书被赶出主家并未“被赶出鲁镇”,且作者通过孔乙己一生的悲剧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

  【试题价值评价】难度中等,可借此引导学生注意梳理文学常识的重点内容。

  【试题相关学生类型定位】高二、程度差,出现课次(中间),学生无积累或死学习无效果型。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6.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相关阅读

2012湖北卷高考语文答案

2012湖北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真题)

2010年高考湖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