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政治知识点 > 高考政治综合探究专题考点分析

高考政治综合探究专题考点分析

来源:网络 2009-09-09 15:30:56

[标签:高考 政治]

  (一)复习提要

  综合探究题是根据《新课标》“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理念构建起来的,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指向的问题形式。新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每一单元都设置一个“综合探究”课,以“探究活动目标、建议、参考、理论评析”等方面引导学生全面进行探究性活动。

  作为新课程改革导向的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强调学生要能“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因而考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强对综合探究题的研究,着重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广东、江苏、上海等地的高考政治卷,认真分析、准确把握试题的特点与透射出的复习要求和备考方向。

  从实战练习学生答题情况来看,考生在作答时存在着对问题活动主体不明确,对基础知识综合运用不到位,答案不适合较强开放性要求等弊病。这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要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去研究综合探究题,做到以下几点。

  1.以“考试范围”为基点,夯实应考基础知识

  做好综合探究题,离不开一定的学科知识作基础和支撑。实际练习中考生回答综合探究题常见的问题有:“空”,抛开教材,缺乏知识底蕴;“虚”,针对性不强,脱离材料,简单照搬教材或老师归纳的观点;“乱”,逻辑混乱,没有层次;“寡”,角度单一甚至重复。这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要突破记忆层面,上升到理解、运用的层面。微观上要熟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宏观上要使学科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网络。抓好考点过关,明确“题目出在书外,答案却在书内”。

  2.以“掌握解题方法”为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主动的寻找综合探究活动资料,运用新课程教材每单元提供的综合探究问题,结合《考试说明》提供的题型示例,让学生熟悉综合探究活动的开展、过程、结论,掌握综合探究活动形式和过程,从而适应“综合探究”试题实践性强的特点。同时,要注重观察生活,对如中学生心理健康、迷恋网络游戏、荣辱观念等自身问题,要能选择一定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好的建议,掌握一些基本的实践方法。其次,注重解题方法掌握,根据综合探究题型特点和不同设问,能合理组织答案。

  3.以“思维的拓展性”为重点,提高练习效率。

  要注重发散性思维的锻炼,熟悉开放性答题方法。探究性命题的考查的思维品质不再局限于线型思维,而是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要求考生有一问多思、一问多解的思维习惯,善于联系,有类似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味道。

  4.加强“组织答案”方法学习。

  探究性学习考试最终落实到书面形式,强调对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平时练习中,考生要致力做到“三个一定”:答案内容一定要切合主题,原理表述一定要准确,逻辑一定要清楚。具体要做到:运用好概念化语言,答案理论在前,理论后要紧扣题意,对理论进行阐释;抓关键词,紧扣材料主题,从材料中找答案;防止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语言要有时代气息,要简明扼要;答案层次要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等。

  (二)典型例题

  例一:(2008江苏高考卷第37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在迎奥运过程中,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同学们从网上下栽了各具特点的部分奥运会会徽和具有“篆书之荑”的第29届奥运会体育图标,“金玉良缘”的奥运奖牌,“祥云瑞霭”的奥运火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感染。为设计者的智慧所折服。

  (1)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情境二:有同学说,在家门口举办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我们观看更方便了;有同学说,举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各举一例)

  情境三:同学们了解到,北京有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奥运志愿者行列。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江苏选拔产生了377名火炬手及137名护跑。其中也包括中学生。并非每个人都有当志愿者和火炬手的机会。但是人人都可以为奥运会增光添彩。“心动不如行动”,班级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奥运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演讲赛。

  (3)请你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就上述主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拟出演讲要点。

  试题解析:

  本题以“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为背景,分别从不同角度设置材料和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内容。第(1)问通过材料和图标探究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有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几届奥运会会徽的对比找出奥林匹克精神与民族文化的特色,以及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的文化生活知识,同时也渗透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和辩证否定观的哲学知识。第(2)问要求进行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阐释北京奥运会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答好该问要找好切入点,要有较高的语言概括能力,政治方面侧重中外文化体育的交流,火炬传递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经济方面侧重体育产业的发展,培育奥运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方面侧重向全世界展示我国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第(3)问运用权利与义务知识回答“理论要点”,较易;实践要点,也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奥运文明使者”的活动中,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做奥运文明使者。

  参考答案:

  (1)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融合了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色。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以篆书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汉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树立了创新意识。

  (2)例如:①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加强了我国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通过奥运火炬传递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②举办北京奥运会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增加,培育出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③举办奥运会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④“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贯彻,促进了我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3)①理论要点: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我们在珍惜公民权利的同时,更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奥运文明使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②实践要点:简述自己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提高文明素养,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做奥运文明使者。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