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语文知识点 >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其”“且”用法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其”“且”用法知识点

来源:高考网整理 2019-10-15 20:34:29

  2020高考即将开战,你准备好了吗?高考网小编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古代文言虚词知识点,供大家参考阅读!

  第一板块——知识温故

  一 、理解下列虚词的含义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答案:D(①比 ②助词,表疑问语气 ③助词,表揣测语气 ④词尾)

  (二)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

  答案:1、 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2、 相当于“于”3、 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4、 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5、 助词,词尾,不译6、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三)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ADG(A才 B是 C竟然,却 D才 E就 F这样 G才 H你的)

  (四)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答案: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 代词,可译为你的3、 副词,相当于是

  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 副词,可译为才。

  第一板块——专题训练(教学指导——新课内容)

  考点:考查学生理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虚词“其”“且”的用法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掌握虚词“其”“且”的用法和意义

  2、难点:虚词“其”“且”用法和意义的高考考点

  三、专题解题思路指导

  【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3.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5.【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且】

  1.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2.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3).【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4).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