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教案 > 高一生物教案 > 高一生物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水分运输》教学设计(2)

电子课本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中试卷

高中课件

高中教案

高一生物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水分运输》教学设计(2)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1-24 18:37:37

  六、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设置问题情景,复习旧知,激发探索欲望

 

 

 

 

教师提问: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边界边界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设疑:

1. 物质进出细胞是否受到细胞膜的控制?

2.活细胞中有哪些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

3.不同的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相关问题,明确物质的进出必须要受细胞膜的控制

 

 

 

 

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

 

 

 

 

 

 

 

 

 

 

 

 

 

 

 

 

 

 

 

 

 

渗透作用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阅读“问题探讨”关于渗透现象的演示图;投影演示渗透作用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1.蔗糖分子和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是否都通过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的通过数量一样吗?为什么?

 

3.漏斗的液面会无限上升吗?为什么?

 

4.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又会怎样?原因?

 

5.如果用一纱布代替半透膜,结果会怎样?原因?

 

学生活动:

 

观察渗透作用的发生过程,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结合问题自主构建渗透作用的概念及条件。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过程。

 

本质:顺着相对浓度梯度的运动。

 

2.条件: 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

 

 

 

 

 

 

 

 

 

 

利用动画演示,增强直观感;设计问题串是为了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最终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回忆利用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1.图中所示的红细胞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3.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透过细胞膜吗?这说明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什么装置?

 

4.你认为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分析红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进而归纳出:红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动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装置。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总结,进而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教师活动:

 

实物演示 萝卜条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萝卜条变软变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交流与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相关的实例并分析原因。尝试从生活实例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和吸水?失水和吸水的条件是什么?水分子是如何进出细胞的?

 

教师引导分析:这些问题那些是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

 

因为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属于生物膜,与红细胞的细胞膜在组成上和结构上都非常相象,所以由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原生质层也应该是半透性的,相当于半透膜。所以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应该和动物细胞一样,也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那么如何作出假设呢?

 

学生活动:

 

思考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出假设: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失水,在低浓度溶液中吸水。

 

教师:怎样才能够知道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学生:做实验。

 

教师:怎么去做实验,做实验之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学生:先应该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具体实施实验。

 

学生活动:实施实验,及时记录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思考与讨论:

 

1.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它会由于过多的吸水而涨破吗?若液泡是无色的,容易观察到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吗?这与选材有关吗?

 

2.什么情况下植物细胞会失水,现象如何?什么情况下植物细胞会吸水,现象如何?

 

3.成熟的植物细胞能看作一个渗透装置吗?如果能,那什么结构可看成半透膜?

 

4.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与预期相吻合吗?如果不符合,你认为应当作何解释?

结合生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和生物科学养素,同时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的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在教师设置问题的引导下,逐渐掌握新知识。

 

 

 

 

 

 

 

 

 

 

 

 

 

逐步掌握探究实验的具体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问题的具体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求实、质疑、探索的精神。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1.原生质层可看作半透膜。

 

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出现质壁分离复原。

 

所以: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装置。

 

 

 

 

 

 

及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应用

 

 

1、请尝试把实验药剂改为:01g/mL08g/mL的蔗糖溶液或03g/mLKNO3溶液,结果会怎样?

 

 

 

2、实验设计:

 

1)你能否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判断植物叶肉细胞是否为活细胞?

 

2)你能否通过实验估测出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

 

请你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拓展视野,巩固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求实、质疑、探索的精神。 

 

  教后反思

  本节主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本节课师生互动场合较多,又要完成一个探究性实验,时间略显紧迫所以要求老师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不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