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优秀教学设计(三)(4)

电子课本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中试卷

高中课件

高中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优秀教学设计(三)(4)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1-22 22:23:44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和重点字句的翻译理解

  二、齐读第四小节


  1、 第四小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字,作记的时间和作者的籍贯和署名。

  补充庐陵萧君圭君玉: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直称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爵名(4)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至和元年:宋仁宗登基第一年。古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

  2、总结本文写作特色

  明确: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3、讲解课后练习

  三、交代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字,作记的时间、作者的籍贯、署名

  难句补充

  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这是一个连锁复句,用“……愈……,愈……,……愈……”来表示这种关系。第一个分句“入之愈深”是条件,第二个分句“其进愈难”是紧承这个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在这里要注意几个分句的主语是不相同的,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余与四人”,因承上省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其进”,“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是“其见”,“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这句可以译成这样:进洞越深,那往前进就越困难,可是看见的东西就越新奇。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这是一个“……者,……也”表判断的句式。谓语部分的“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又是一个判断句式。“乃”是判断词,课本上把“乃”注作“是”这是对的。但又说“乃”在这里有“在”

  的意思,这似乎缺乏根据。看来这是编者随文意译,而这样的意译是不妥当的。因为“乃”在辞书里,并不作动词用。“华山之阳”译作“在华山的南面”的“在”,只是在翻译时根据前后文的意思添加进去的。这句话可以说成“以其乃在华山之阳名之也”,可见有没有“在”字,“乃”是判断词。在这里还要注意:“乃华山之阳”是原因,“名之”是结果。“名”在这里充当动词使用,释为:称或叫做。整句可以翻译为:所谓华山洞的说法,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这样称呼它。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这是个翻译时难度较大的句子。除了课文上的注释,还要弄清楚①于:从。“于仆碑”就是从倒下来的石碑上。②谬:是由形容词充当使动。“谬其传”就是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③名:名词充当意动,后面省略宾语“之”。“莫能名者”就是没有人能以之为名,可意译为: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整句译成现代汉语是:我从倒下来的石碑上,又因而感叹那些古籍不存在了,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说得完呢?

  按:有人把“古书之不存”的“古”解作前人,古代。“书”是刻写的意思,“之”代碑文,“不存”是漫灭,磨灭。意思是前人刻的碑文磨灭了。这样理解就回应开头的碑文漫灭,造成后人“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从而发出无限感慨。亦通。

  教学后记:课文比较长,但是可以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叙述和议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解析课文的时候,把记叙和相对应的议论部分结合在一起讲解,这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写作上的特色,而且当时讲析的时候容易体会文章叙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简洁和凝练,这样文章的思路也非常清楚。背诵当中,特别使文章的第三小节,文中的连词和语气词特别多,在讲析的时候可以区分一下“矣、也、焉”等语气词,帮助学生提高背诵的准确程度。

  板书:

  游褒禅山记

  一、介绍褒禅山的概况

  名字的由来――禅院――华山洞――仆碑 治学要深思慎取

  二、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1、前洞 夷以近,则游者众

  2、后洞 险以远,则至者少

  有志

  3、游后洞的经过 有力 正反对比,强调“志”的重要性

  有物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