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政治知识点 > 2010高考时事政治:杨晶:中国的民族政策具有五大鲜明特点

2010高考时事政治:杨晶:中国的民族政策具有五大鲜明特点

来源:网络资源 2009-10-20 10:35:31

[标签:高考 政治]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面貌的历史性巨变、民族地区的面貌的历史性巨变、民族关系的面貌的历史性巨变,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9月27日下午15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介绍中国60年来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成就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今天有机会同各位记者朋友见面,介绍中国的民族政策,相互交流,我和我的同事感到非常高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的、最可宝贵的遗产有三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辽阔的国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面貌的历史性巨变、民族地区的面貌的历史性巨变、民族关系的面貌的历史性巨变,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的民族政策是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结晶。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政策。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充实和完善民族政策。经过不懈努力,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中国民族政策体系。

  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其中,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共同繁荣是目标。它们之间,在逻辑上相互衔接,在内容上相互充实,在实践上相互促进。这是一条贯穿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红线。中国民族政策的其他内容,包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等,都是围绕这条红线、体现这条红线、服务这条红线的。

  中国民族政策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体系完备。中国政府始终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研究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形成了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部门制定的民族政策组成的完备体系。第二,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民族政策,使之适合国情,适应民族发展规律,反映各族人民共同意愿。第三,与时俱进。注重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民族政策,既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又不断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满足人民的新期待。

  第四,重视执行。强调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民族政策,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确保民族政策落到实处。第五,中国特色。着眼于中国的实际,注重吸收历史经验,同时又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和共有的精神财富,使中国的民族政策更好地体现人类进步的共同追求。

  6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民族政策适合中国国情、深受各族人民拥护,经受住了各个时期的各种风险考验,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必须长期坚持。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政府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推动中国的民族政策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