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政治知识点 > 2010高考时事政治 垄断机制下的水价不能“一涨了之”

2010高考时事政治 垄断机制下的水价不能“一涨了之”

来源:网络资源 2009-10-18 08:49:29

[标签:高考 政治]

  昆明市发改委日前发布公告,自6月1日起,该市居民生活用水单价从2。65元/立方米提高到3。45元/立方米。不仅仅是昆明,近两个月来,包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南京等几乎所有的中国大中城市都举行了水价上调听证会。(5月31日《中国经济时报》)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世界排名在百位之后。然而,我国水资源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却十分严重。更重要的是,现在水价相对低廉,并没有完全反出映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因而价格对于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没有产生多少制约作用。所以,上调水价,通过经济杠杆抑制水资源开发和使用的浪费现象,使水价能够真正反映其稀缺性,同时能够使公众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自然成为决策者首要考虑的解决方法之一。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水价上涨的动作越来越大,很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其实,中国的老百姓是善良的。说明了其中的原委,赞同上涨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同时,他们又是无奈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要求的“少涨一些”的要求在供水垄断机制的前提之下看来是不可能实现了。目前水价的调整程序是供水部门提出调价申请,地方价格监管部门依据《水价成本监审办法》进行成本核查,并组织市民进行听证,以决定价格调整的时间和幅度。但是,由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领衔的《水价成本监审办法》迟迟没有出台,这就直接导致了公众在与供水部门进行调价博弈过程中,信息完全不对称。同时,听证会的初衷虽然是尊重社情民意,通过公平公正的途径或程序,来听证和权衡其涨价的理由是不是充分和必要。但如果在一片反对声中,听证会依然作出了违背民意的涨价决定,也是很无奈很正常的事,只不过是通过“价格杠杆”为牟取利益的垄断行业披上一层合法的遮羞外衣罢了。而这一切,其实都根源于供水部门的垄断地位。

  水价上涨是大趋势,关键是涨价后的收入是流进了供水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腰包,还是用在了促进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中。因为供水部门处于垄断地位,具体业务是否存在亏损,或亏损的原因是否因为水价过低导致,相关的信息并不透明。供水部门为了达到水价上调的目的,不排除利用垄断地位而“自话自说”,让公众掉入他们事先设好的“成本陷阱”。而一旦水价上调的方案获得通过,水费提价的利益很难排除被供水部门独享的结果。

  水资源是公共产品,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水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切身利益,所以调整水价应持慎重的态度。而“为促进水价改革,提高用水效率,保护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的空话套话,更使得公众怀疑涨价是否来源于某种利益驱动,更会产生企业亏损、老百姓买单的印象,导致对于涨价的合理性持怀疑态度。由此推而广之,不仅水价可涨,电、煤等商品都可以涨价没商量,也根本无需听证。

  其实,市政公用行业进入竞争市场,全面开放,从实际情况来说不存在任何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改“一潭死水”的垄断而沉闷局面为“与狼共舞”的蓬勃生机。也只有如此,消费者才能真正享受到货真价实的商品或服务。而一切处于垄断机制下的价格的“一涨了之”,其实是把所有经营难题都推向消费者,难以让民众心悦诚服,更与和谐社会的主题相去甚远。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