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政治知识点 > 汶川特大地震及抗震救灾

汶川特大地震及抗震救灾

来源:网络 2009-09-08 17:57:25

  时政热点: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央财政紧急拨付1.4亿元资金支持地震重灾区做好水库等水利设施应急抢险;下拨卫生应急防疫补助经费1000万元,用于支持开展救灾防疫工作;下拨教育抗震救灾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灾区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抗灾自救、师生应急临时安置、重置必需的教学用具学习用品等方面的支出。

  200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心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强大发展活力,人民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真正动力,人民军队是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显着政治优势,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永远坚持。

  解读热点材料,可以对其中包含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经济常识: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的发展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解决中国所有的关键是依靠自身的发展。②国家宏观调控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③财政为国家履行职能提供了财力上的保证。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⑤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灾区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政治常识: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性质)、宗旨、地位。③人民军队的重要作用,宗旨,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⑤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哲学常识: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实事求是。③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抓住重点和关键,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战胜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⑤坚持群众观点。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⑦社会价值。

  本热点可以构成时政填空题、简答题,也可构成一般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学生要注意出题的侧重点。一般可能集中于党的领导、政府职能、国家性质、人民军队、人生价值以及财政作用、宏观调控等方面。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