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政治知识点 > 中央连出重拳保障和改善民生:越困难越要重视

中央连出重拳保障和改善民生:越困难越要重视

来源:新华网 2009-09-07 23:18:50

  百姓利益挂心间,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在中国经济仍面临挑战的关键时期,中央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情系群众,温暖人心,进一步增强了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高度重视民生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遭遇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出口大幅下滑,工业生产明显回落,消费热点降温……

  对普通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众生活而言,经济发展上的困难往往意味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就业、上学、购房、看病等问题更加突出。在这样的困难时刻,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困难局面,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

  不管宏观经济形势怎么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根本宗旨不能变,对民生的投入只能加大不能减少,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能扩大不能缩小。

  中央要求,要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社会保障等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用在最需要关照的低收入人群身上。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深入各地察民情、问冷暖,了解基层实际,解决各种问题,成为中央领导同志的经常性举动。人民群众倍感温暖。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经济增长,应当而且必须更加着眼于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宁吉说。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民生所在,党心所系,政之所行。不因为严峻的经济形势而放松改善民生,而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新的改善,这是应对当前形势作出的准确判断、正确选择。

  抓重点、解难点,迎难而上惠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决不停留在政策和口头上,而是真真正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兑现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上。

  约1200万农民工失岗返乡、610万大学毕业生要找工作,还有多年累积下来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成为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在这个时候,无论把就业放在怎样突出的位置都不为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把促进就业作为惠民生政策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农民工就业工作,并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有关部门广开渠道,出台了15个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配套政策文件。中央财政今年安排就业资金比去年增长超过六成。

  一系列促进就业的积极政策措施发挥作用,加上经济形势的好转,带动用工需求释放,为就业形势带来一系列新变化。在南京安德门农民工职业中介市场,职介经理人严兆隆感触良多:春节时,打了两百多个电话给老客户们,都说暂不招工;“五一”刚过,他们却追着要人。

  上个月,22岁的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应届毕业生季龙棋在经历了半年的见习后,与见习单位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正式签订三年的劳动合同。一同见习的96名大学生,有60名被正式留用。“是政府的毕业生见习计划给了我机会。”季龙棋说。

  统计显示,1至7月份,我国城镇新增就业66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74%;6月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春节返乡的农民工95%回到城里就业。

  稳住就业、稳住大局的同时,改善民生还稳中求进,攻坚克难。在国际金融危机强烈冲击中国经济的困难时刻,医改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

  4月,医改全面启动,各级政府三年需要投入8500亿元。截至6月底,基本医疗保障已覆盖城乡超过11亿人。医改4个月来,中央财政已下达资金716亿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出台,使中间环节造成药价暴涨、医生乱开大处方等现象有望得到解决……

  不仅就业、医疗事业“亮点不断”,中央惠民生政策还克服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增大等重重困难,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多个领域同时推进。

  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重点之一;今年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借读费和住宿费,实施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投资将达到3700亿元,中央财政农业“四项补贴”1230亿元……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条思路,那就是在应对危机中,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有机结合,公共资源配置进一步向重点民生领域倾斜。”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说。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经济发展将从民生改善中获得持续动力

  1至7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达到十多年来少有的16.9%。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国内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起到了改善生活、稳定人心、提振信心的作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也日渐明显。但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仍充满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而民生领域长期积累的问题更是错综复杂。

  城镇就业每年依然有上千万人的缺口;医疗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公立医院改革难度更大;优质教育资源依然稀缺,高价择校费等问题难以根除;1.4亿农民工的社保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生活并没有融入城市……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人们切身感受到,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民生问题。但在一些地方,更关心争投资、上项目,对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的民生问题重视不够。

  “民生工程是宏伟的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解决好民生问题,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而且涉及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贵阳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申振东说。

  保民生,须着力当前,着眼长远。现在我们所做的,只是刚刚破题,从根本上建立长效机制任重道远。

  为解决重点民生领域存在的难点,有关部门已经研究确定了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有针对性的安排部署: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解决现有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明年元旦继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抓紧研究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政策措施。

  显而易见,惠民生政策不会因危机的过去而淡出,而将随着经济形势的向好而进一步得到加强。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更为周到、更为扎实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

 

收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