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政治知识点 > 从数字变化看经济结构调整新成效

从数字变化看经济结构调整新成效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8-28 21:19:09

[标签:结构]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成效,凸显出一些新变化和新趋势。

  经初步核算,我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应当看到当前经济增速回落是在结构调整中的回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

  “三驾马车”行进更趋均衡

  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长更趋均衡,是今年以来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显著亮点。

  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出口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回落了5.7个百分点。

  数字表明,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长的作用在加强。在投资和出口的实际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对防止经济过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同时,上半年投资与消费增幅的差距缩小为4.9个百分点,远低于去年同期超过10个百分点的增幅差距,投资和消费关系进一步改善。

  “这表明国家在结构调整上出现了积极变化,需求结构正朝着更协调、更均衡的方向发展。”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

  工业结构更加协调和优化

  在需求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的同时,工业结构也呈现更加协调的趋势。

  今年以来,在“两高”行业生产和出口放缓的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呈现加快发展的势头。1至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7.5%,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4个百分点。按可比价计算,高技术制造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0%,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同时,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引导下,1至7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14.4%,增速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低1.7个百分点。按可比价计算,高耗能行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2.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伴随高耗能行业生产的减少,全国单位能耗降低的速度也在加快。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88%,这一数字高于去年同期2.78%的降幅,也高于一季度2.62%的降幅。

  数字表明,随着各行业、企业和各级管理部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进一步强化,我国经济增长的“绿色”含量进一步增加,产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加强

  “区域发展的均衡性进一步增强,是上半年结构调整的又一个明显趋势。”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

  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积极推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的调整。今年以来,虽然东部地区增速出现了回落,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长在加快。

  从投资看,上半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约35.1%、28.6%和36.4%,均高于东部地区约22.1%的增速。

  从消费看,上半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约22.5%、21.7%和21.4%,均高于东部地区约21.1%的增速。

  从外贸看,上半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约42.3%、45.4%和25.9%,均高于东部地区约24.3%的增速。

  在国家区域政策的引导下,工业增长也呈现“中西部地区加速,东部增速趋稳”的趋势。前7个月,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工业增长分别为21.9%、17.3%和15.8%,均高于东部地区14.5%的增速。

  “上半年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扭转区域发展失衡格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打下良好基础。”张晓晶说。

  业内人士指出,上半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仍比较突出,必须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收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