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历史知识点 > 发现之旅:清大内档案证实雍正未篡改康熙遗诏

发现之旅:清大内档案证实雍正未篡改康熙遗诏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8-28 11:11:35

[标签:历史]

  经过16个小时的日夜兼程,100多件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已于日前安全运抵上海,并在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四楼展厅一一排定,等待正式亮相。记者在展览现场仔细寻觅,倾听专家介绍,了解到不少有关这些档案文献遗产珍品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

  纸质档案开元原版

  中国虽然在汉代就出现了纸,但官府文书普遍使用纸,则大约是在东晋时期。中国档案部门保存的最古老的纸质档案是唐代的。这次展出的5件唐代档案形成于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正值唐代“开元盛世”的兴盛时期。这5件档案分别是寺院法师名单、清剿寇贼的申状以及对查勘死亡者的记录。这些档案是1900年在甘肃敦煌石窟藏经洞中发现的。

  古档案柜恒温恒湿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档案的保存,早有“石室金匮”的说法。

  最早的“石室金匮”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是一座坐落在1.42米高石台上的砖石结构宫殿建筑,门窗也都是石材雕琢而成,冬暖夏凉,恒温恒湿,极利于保存文档。这些“金匮”也就是现在的所谓档案柜,一般放置在皇宫大殿中央特制的石头墩子上。此次展出的“金匮”,是清代嘉庆年间制造的。“金匮”用樟木制成,外包铜皮,雕龙刻凤,鎏金为饰,主要存放皇帝的实录、圣训等重要档案。

  民间传闻冤枉雍正

  在众多档案展品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康熙的传位遗诏。民间野史盛传雍正暗中将康熙传位遗诏中“传位十四子”篡改为“传位于四子”并夺取帝位。但此次展出的康熙传位遗诏上,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遗诏清清楚楚写的是:“皇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一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档案说明,雍正暗中加笔篡改康熙传位遗诏实是民间传闻。

  清代舆图已有实测

  清代许多绘制的舆图,有的是纯用传统技法绘制,有的中西合璧,有的则是采用实测法绘制,它们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次展品中的《扬州行宫名盛全图》就颇具特色。

  这件《扬州行宫名盛全图》是乾隆时期宫廷画师绘制的,并经乾隆御览。图中所绘的是当年扬州府为迎接乾隆皇帝下江南南巡所修建的园林全景图以及地方官员迎驾路线。其中一段绘制的是扬州慧因寺的平山堂一带秀丽风光,把“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景重现眼前。图中25处黄色标注是扬州25位盐商为迎驾皇帝南巡,捐资修建的数千间楼廊亭台,而且楼台的所处位置均刻有捐资者的姓名。历史上扬州平山堂一带不产梅花,但图中处处点缀着梅花。原来是大盐商们为了讨好皇帝,捐资从外地移植过来的,以供皇帝欣赏。此图为清代“扬州园林甲天下”提供了最好的佐证。

  “东巴文”古老神秘

  有几件在展览中展出的纳西族东巴文古籍档案,是云南纳西族原始宗教祭祀时用于东巴教各种仪式上的宗教典籍。东巴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包含了宗教、哲学、历史、民俗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形成时间比甲骨文还早,被学界誉为“活着的象形文字”。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图画象形文字,因为今天仍有很多东巴老人在使用。2003年,纳西族东巴文古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世人瞩目。

收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