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语文知识点 > 2006年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汇编13

2006年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汇编13

来源:高考网 2009-08-18 12:49:11

[标签:高考 文科 阅读]

  十三、上海卷(18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①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②从技法上讲,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具备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其线条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抹。不同的花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③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崛起。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渗入其中,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所需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人生的艰辛,但对于世界都寄予了满腔的热情。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伤痕和眼泪,体现着民间艺术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对理想的追求。由单幅剪纸组成的窗花图案,常见的题材有“吉祥喜庆”、“五谷丰登”、“贵花祥鸟”等,也有的表现戏曲故事或传统故事,还有一些表现动物、神仙、花卉等与节庆有关的内容。它们虚实相生、简练鲜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然而,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代需要。比如旧式窗格多,便有“窗越”(越过窗格的窗花)与“气眼”(窗户糊纸时留一孔,贴此窗花以便透气)等品种,虽然灵巧又优美,但在当今宽大的玻璃窗上则不再有用武之地。再比如现代妇女多有社会职业,不善针线,作为刺绣用的剪纸“花样子”也就逐渐绝迹。而且,旧剪纸模式较为单一,花样已显陈旧,如果总是“门花”一对,“肥猪拱门”,千载不变,便很难与现代家庭的气息和谐起来。现代人追求变化,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失去兴趣。任何实用的艺术,倘无需求便要消亡,若能顺时应变,

  自然获得新的生命。

  ④新兴的剪纸艺术,切合了现代人的社会心理与审美要求,尤其时下人们切盼富有,剪纸艺术投其所好,契合其心态,注重盼富、图利、求吉和祈安的内涵。画面饱满,不避繁琐,反受欢迎,这也是目前人们的生活要求在审关心理上的反映。此外,新剪纸增加了生肖内容的画面,龙蛇马羊,年年更换,甚至将传统的“马上进宝”图案也改为相应的生肖属相。比如今年是鸡年,便是“金鸡进财”;明年是狗年,便改成小狗拉着装满财宝的车子跑来,成了“爱犬送宝”了。这种生肖剪纸,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⑤新剪纸的另一特征,是借用一些其他艺术形式来丰富自己,使其面貌一新。比如这几年兴起的国画样式的剪纸,从形式(中堂、条幅、扇面等)到内容(花鸟、人物、山水等),类似国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觉熟悉又新颖。特别是在贴年画的传统风俗日渐衰落之际,剪纸艺人便将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年画图样刻成剪纸,如缸鱼、门神、婴戏娃娃等,这些工艺精关的剪纸就容易被接受,甚至招人喜爱。

  ⑥新剪纸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朝着精细化、高档化、豪华化发展。新剪纸不仅雕刻要求精工,有的细若发丝,曲若流水,千变万化,而且以大红和金色的纸张为主要材料,配以彩纸衬托,艳丽多彩,益显华贵。在设计上融入现代工艺设计趣味,具有时代性,与现代家庭的室内装潢能够协调起来。那些高档和豪华类型的剪纸,不仅平添节庆气氛,更增加了室内的富丽感,受到现代家庭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特别是年年都有一大批新图样出现,加上彩色剪纸和“梅兰竹菊”等类似文人画的幽雅题材的画面,这对人们就更有吸引力了。

  1.剪纸艺术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2分)

  A.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B.社会艺术情趣的需求

  C.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D.社会价值取向的需求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原文第①段第一句话就说“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据此可判断正确答案为C项。

  2.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剪纸艺术遍及我国城镇乡村的主要原因是表现了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

  B.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悲苦凄凉一类的题材是由于当时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C.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D.传统剪纸中的窗花如“窗越”、“气眼”等,已难以适应当今民居的窗户结构。

  E.第③段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历史、题材,阐述了传统剪纸需要革新的原因。

  F.生肖属相是传统剪纸艺术的主要题材,如“金鸡进财”,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2.答案:DE

  解析:此题考查全面把握文意的能力。原文第②段末尾指明:“由于剪纸的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由此可见A项是错误的。原文第③段中间指明“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对于世界都寄予了满腔的热情“,因而很少出现悲苦凄凉一类题材,因此B项错。原文第③段虽说“(民间剪纸)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但其价值并不仅在于此,而C项说“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显然过于武断。F项中“金鸡进财”不是传统剪纸艺术的题材,而是新兴的剪纸艺术内容,该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

  3.通观全文,剪纸艺术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3分)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3.答案:(1)能满足不同时代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2)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3)从形式到内容不断革新。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概括的能力。答案内容共三点。第一、二丽点在原文中很容易找到,第三点需要概括文章的后半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谈剪纸艺术的发展变革,即适应时代的变化。学生做题时容易漏落或概括不准。

  4.从全文看,民间剪纸在两方面“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3分)

  ①内容:____________②形式:____________

  4.答案:表现了劳动者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追求丰富多彩的式样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题中“最基本的审美观念”一词可能让部分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但接着试题指明要从“内容”和“形式”着眼,这样就给出了答题的线索。而原文对剪纸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表述非常明确。内容即指剪纸所反映的劳动者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几乎没有或很少出现悲苦凄凉一类题材。而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文中举了很多种类。实际上在第三题中已经进行了概括,只是角度稍有不同。

  5.你将受邀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研讨会,请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准备一份发言提纲。(4分)

  5.答案:略

  解析:此题考查全面把握文意并加以阐发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由于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具体制作过程可能不甚熟悉,从“改进艺术形式”角度提建议较困难,而从“内容的丰富多彩与跟上时代步伐”这个角度可以大有作为。建议合理,措施可行,富有创意即可。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