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历史知识点 > 09高考历史三轮复习“焦点精选”:改革开放

09高考历史三轮复习“焦点精选”:改革开放

来源:高考网 2009-04-24 10:05:00

[标签:高考 复习 历史]

  一.热点背景

  12月18日上午,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在讲话中,胡锦涛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2)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3)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4)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5)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好保障;(6)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7)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8)我们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9)我们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10)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11)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12)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了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

  在讲话中,胡锦涛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他最后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二.高考考纲

  1.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开放:

  (1)先秦: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评价);孔子(政治上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可以"损益"旧的章法);百家争鸣(韩非子认为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2)秦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制度创新);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汉承秦制"基础上有所发展:承袭监察制发展为刺史制度;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发展了选举人的选官制度即察举制;承袭秦的田租、赋税、徭役和兵役制度发展为编户制度);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越南的关系;与西亚、欧洲的往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3)隋唐: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与募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4)宋元:北宋初期中央集权的强化(统一军权、行政权、财政和司法权);北宋初科举制的发展(殿试成定制、考试分三级、实行糊名法、录取额大增);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败因、性质);契丹的兴起和建国("蕃汉分治");金的建立(猛安谋克制);行省制度(目的、中书省直辖、特殊行省称谓及范围、影响)。

  (5)明清: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即注意中央、地方和军事上的变化;《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满洲的兴起和建国即注意八旗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文字狱);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赋税制度调整);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和西藏地区的关系(特别注意设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改土归流);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西学东渐)。

  2.中国近现代史:

  (1)半殖半封开始时期: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过程);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发动侵略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新思想萌发(萌发原因;林则徐、魏源的救国方案;洪仁玕的对外政策)。

  (2)半殖半封形成时期:洋务运动(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洋务运动的效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爆发的背景;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马关条约》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的维新思想;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严守中立";南京临时政府《告各友邦书》;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二十一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经过);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

  (6)抗日战争时期: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废除治外法权);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即军事、政治、经济和思想四个方面)。

  (7)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8)过渡时期:土地改革(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特征和意义);三大改造(赎买政策);过渡时期外交(新中国成立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原则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即"五原则两会议")。

  (9)探索时期和文革时期:正确探索、和"左"倾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对"左"倾错误的纠正;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一恢复两正常化)。

  (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伟大的历史转折(在徘徊中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的交流);新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新时期对外基本政策及外交成就)。

  

收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