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语文知识点 > 高考文言文常见问题解析:“是”在古汉语中的用法及意义

高考文言文常见问题解析:“是”在古汉语中的用法及意义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3-25 17:18:51

[标签:文言文 高考]

  古汉语中,“是”很少作判断动词用,大部分情况下作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当然它也可以是形容词,可以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它还可以是助词。作判断动词用,是后来才有的东西。例释如下:

  一、作代词和兼有判断意味的代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和thisis

  1.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2.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3.是非贿得之。《记王忠肃公翱事》

  4.必死是间。《崤之战》

  5.晋于是始墨。《崤之战》

  6.是何可否之谓也?《柳毅传》

  7.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勾践灭吴》

  8.是吾剑之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9.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治平篇》

  10、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在以上十个句子中,前面的七个句子中的“是”都是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与英语的this相当;后三句的“是”是兼有判断意味的代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is。

  二、助词,用来标志宾语前置,不能翻译成“是”,也不能翻译成“这”,应不译。

  11.孜孜焉唯进修是急。《问说》

  12.唯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13.鬼神无亲,唯德是依。《左传》

  三、作为判断动词,是后来才有的用法,意义与英语的be动词相当。

  14.巨是凡人。《赤壁之站》

  15.皆是水凿之穴。《雁荡山》

  16.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雁荡山》

  17.汝是大家子。《孔雀东南飞》

  四、作为形容词及在形容词上活用的动词,意义是“正确的”或“以……为正确的

  ”。

  18.虽不谓吾言为是《与妻书》

  19.是己而非人。《问说》

  五、名词,意义为“国家大事”,但不能等同于“事”。

  19.定国是之诏既下。《谭嗣同》

  20、共商国是

  总之,古汉语中“是”的用法和意义极其丰富复杂,词性也以代词和形容词及名词为主,切不可简单地以现代汉语的判断动词来翻译它。

 

收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