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电子课本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中试卷

高中课件

高中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来源:学科网 2018-11-16 09:32:38

  一.背景

  1.政治:

  2.经济:

  3.阶级

  4.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①指导思想: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      、     、     ,即三民主义。

名称

三者关系

口号

主要内容

局限性

意义

民族主义

前提(民族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核心(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补充和发展(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②论战:

  5.组织基础

名称

时间

地点

目标(宗旨)

性质

兴中会

 

 

 

 

同盟会

 

 

 

 

  6.军事准备:

  二、经过

  1.革命爆发——武昌首义

  ①过程:时间?率先发难者?成立政府?都督?政体?国号?

  ②影响:

  2.高潮---(1)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1    标志?国旗?都城?

  (2) 帝制终结——标志:1912年2月12,宣统帝下诏退位

  (3).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内容、意义

  (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革命结果——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原因:

  (1)客观:

  具体:

  (2)主观(根本):

  表现:

  三.评价

  1.意义:

  2.局限:

  【预习自测】A层

  1.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这一观点的是(  )

  A.1689年《权利法案》         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1701年《王位维承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3.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4.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5.(2009年广东高考10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

  6.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课内探究案〗

  1.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根据材料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

  2.(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2题)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2分)

  【当堂检测 】B层

  7.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8.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9.(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6题)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10.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11.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2.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清初著名使人陈先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题诗一手,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14. 图5所示为某 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5.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课后拓展案]C层(研学班)

  (26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10分)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7分)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分)

  15课答案

  预习自测     DAABDB

  课中探究   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2分)

  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4分)

  2.(1)政治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当堂检测      DABBCDDAB

  课后拓展案   【答案】(1)美利坚合众国。(2分)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为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3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分)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3分)

  (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1分)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2分)詹姆斯二世逃亡。(1分)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3分)

  (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分)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4分)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2分)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1分)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1分)

  知识拓展 1.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领域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根本原因

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斗争目标

清政府

斗争方式

武装斗争(暴力革命)

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三民主义

建立政权

都在南京建立了革命政权

斗争结果

未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

失败原因

自身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

革命范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组织形式

宗教组织

政党组织

革命性质

旧式农民战争(反封建反侵略)

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纲领

空想性、落后性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政权建设

建立“人间天国”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历史意义

动摇了清朝统治

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

  2.运用多元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最终结果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①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宣传了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

  ④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概念区分

  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君主专制、独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政治制度。在我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以辛亥革命中清帝退位为标志。

  封建制度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概念,它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封建的经济制度、封建的土地制度以及封建思想、文化等。封建制度的终结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为标志

  变式训练.2015年,辛亥革命迎来104周年纪念。多角度地研究辛亥革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史料研习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

  (2)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4分)

  角度二:理论研究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3)按照近代化的研究角度,结合史实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10分)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