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电子课本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中试卷

高中课件

高中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来源:3edu教育网 2018-11-15 17:03:42

  【考纲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考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考点知识梳理】

  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文革’’后的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②1978年5月,开始了关于                          的讨论。

  (2)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                 、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抛弃了“                          ’’的“左”倾错误方针。

  ③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                         上来。

  ④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以                         为中心。

  (3)评价

  ①我国的                         从此拉开序幕。

  ②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③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

  ①经济上:全国普遍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政治上: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                         委员会。

  (2)城市

  ①中心环节:增强                         活力,把企业搞活。

  ②具体措施a: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                         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b: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                   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分配,实行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                     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评价: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①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

  ②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①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                    。

  ②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体制

  ③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⑤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            体系基本建立。

  (3)意义

  ①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②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达到         水平。

  【重点难点突破】

  (福建福州八中2009年质检)

  材料一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党和人民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的探索过程中,我国政府进行的成功和失败的探索各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其特点是什么?指出图3所示的地区与前两者开发时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3)说明材料三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图表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哪些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进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考点强化训练】

  1、央视3套热播的《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的是

  A.《在希望的田野上》                    B.《春天的故事》

  C.《走进新时代》                        D.《我是公社小社员》

  2.(福建南安一中、安溪一中、养正中学2009联考)观察右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分别探索有了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二者是最根本

  的相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始终注意反地“左”倾错误思想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5.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见右图)。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

  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明①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

  了很大改变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7.(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             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8.右图是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

  C.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D.农村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

  9、(山东师大附中2009年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l993年版

  材料二   1958 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4分)他们所起到的作用说明了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4分)

  【高考真题再现】

  1.(2009广东文基)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解析】题眼:“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文革”结束后,他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和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时说的一番话

  2.(2009福建文综)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

  3.(2009山东文综)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一年

26.6

32.1

41.3

第二年

27.2

34.3

38.5

第三年

28.8

36.7

34.5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答案】D。【解析】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一是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种情况综合比较各项,最可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4.(2009浙江文综)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A。【解析】此题隐性考察历史时间。1977年12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

  5.(福建龙岩一中2009年阶段考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这种责任制

  A.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B.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基本相适应

  C.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D.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由于它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

  【考点知识梳理】【答案】

  1、真理标准问题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现代化建设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2、 家庭承包经营  村民  企业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公有制  按劳分配  竞争  3、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商品市场  小康

  【重点难点突破】

  【解析】第(1)问,扣住材料中1956至1976年考虑,这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其成功和失败探索应不难回答;第(2)问,材料中提供了三个有效信息,即深圳、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最前者是最早经济特区的代表,第二是沿海开放城市的代表,第三是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代表。再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开放的格局,进而归纳出开放格局的特点。最后一问,可联系材料中的实时间——-2006年回答,第(3)问,从表格中不难看出,GDP同比增速的变化曲线是1978——1998年同比增长,之后大幅下降后又有增长,因此曲线变化有波动;而GDP和农民收入柱状图是持续增长。它们必将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变化的原因一般应从社会环境、政策、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方面考虑。

  【答案】

  (1)成功:《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开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共“八大”对中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经济领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

  字方针;文革期间的两次经济整顿;失误: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2)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格局。特点是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优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  (3)现象:GDP持续增长,GDP呈现波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趋势: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原因:社会稳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科教兴国等。

  【考点强化训练】

  1.D 2.D  3.D   4.D   5.B   6.C  7.A  8.A

  9、(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共3分)    (2)大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1分)结果:①浪费了人力和资源,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环境遭到破坏。②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3)异军的作用: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化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2分)说明的问题:改革是强国之路;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根据中国经济基础差、劳动力充足等国情,选择符合实际的工业化道路。(2分)(4)中国工业化进程:①“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⑵“大跃进”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4分)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