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

电子课本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中试卷

高中课件

高中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

来源:3edu教育网 2018-11-15 14:39:53

  教学目标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教学要求

汉字与中国书画

中国的戏剧艺术

(1) 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2) 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

(3) 了解京剧的产生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说明元杂剧、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

感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和祖国戏剧文化遗产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

  教师可展示东晋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作品的图片,请学生在答出是哪一位书法家的基础上谈谈这几幅书法作品的特点,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除了书法艺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又具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新课导入●2

  教师可展示学生的书法或绘画作品,请学生进行点评,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为什么中国书画会具备这些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基础达标


  1. (2014年扬州模拟卷)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右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它的字体应是    (B)

  A. 甲骨文

  B. 篆书

  C. 行书

  D. 楷书

  解析 碑刻字体为篆书。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由李斯、赵高撰写的小篆成为全国统一文体。

  2. (2014年镇江模拟卷)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李白的这首诗赞颂的是    (C)

  解析 从李白的诗句看,该字体书写狂放、随意、纵情、潇洒,应为草书。A项为行书,B项为篆书,D项为楷书,C项为草书,C项正确。

  3. 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 汉字起源于甲骨文

  B. 汉字在秦汉时期形成完整体系

  C. 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

  D. 书法艺术分为自发、自觉两个阶段

  解析 汉字起源于“图画文字”,在商朝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4. (2014年无锡模拟卷)由刘德华、佟大为、张静初、林志玲主演的时尚动作片《富春山居图》,高票房低口碑,引发全民吐槽。与影片同名的《富春山居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由元朝的书画家黄公望所绘。该画反映出    (B)

  A.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文人画的盛行

  C. 书法艺术重视法度

  D. 市民文艺占据我国艺术主流

  解析 该画高雅脱俗,借景抒情,意境深远,具有神韵意趣,画面上可见绘画、篆刻、书法等,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5. 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据此可见该配诗画作是    (C)

  A. 山水画,重视写实

  B. 风俗画,刻画习俗

  C. 文人画,重视写意

  D. 人物画,形神兼备

  解析 该诗为作者《墨葡萄图》上的题诗,作者本身是写意画画家,《墨葡萄图》是写意画的精品,题诗的字里行间也表达出作者较强的个性。

  6. (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下列文学作品中因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C)

  解析 注意题目时间是“宋元时期”,即可排除A、B、D三项,A、B项是先秦时期的,D项是清代的。还要注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是当时经济生活时代特征的突出表现,元杂剧的兴盛正是这些时代特征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7. (2014年徐州模拟卷)“它包含了乐队伴奏、歌唱和舞蹈。舞台布景被各种不同的常规姿势和程式化动作取代,……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来扮演。”此段文字可以用来描述我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D)

  A. 西汉    B. 唐朝    C. 北宋    D. 清朝

  解析 此段文字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京剧。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融合兼收,形成新的剧种;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8.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D)

  A. 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 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 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 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杂剧”、“京剧”,这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

  9. (判断正误)(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下图是一幅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表现文人个性,追求神韵意境。    (A)

  解析 本图的作者是清代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郑板桥),作者本身是文人画画家的著名代表,从画面的图像到材料的介绍都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10. (判断正误)(2014年徐州模拟卷)清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西皮、二黄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两种地方戏曲是昆曲、徽调。     (B)

  解析 对京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地方戏曲是徽剧和汉剧,没有昆曲。

  巩固提升

  一、 选择题

  1. (冲A)(2013年高考江苏卷)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表格,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D)

  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A、B、C三项明显与题干或史实不符,从甲骨文和楷体对照的画面比较中可以看出D项正确。

  2. (2014年苏州模拟卷)有学者将中国书法艺术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的是    (D)

  解析 以上材料是对草书的赞誉。A项是篆书;B项是楷书;C项是行书;D项是草书。D项正确。

  3. 下面是宋朝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的一幅名画。该画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    (C)

  A. 山水景物    B. 真实情景

  C. 情趣意境    D. 花鸟虫鱼

  解析 该图构图和题诗都显得志趣高雅,意境幽远,从画面和题诗可以看出这是一幅文人画。

  4. 新安画派在17世纪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囊括了当时在徽州区域(古称新安,今黄山市一带)的画家群和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他们善用笔墨,借景抒情,表达自己超脱世俗的气度,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综观其作品的表现方法应隶属于    (C)

  A. 山水画    B. 风俗画

  C. 文人画    D. 工笔画

  解析 从材料所述的“借景抒情”、“超脱世俗”、“枯淡幽冷”等词语,可以看出是对文人画或写意画的描述。

  5. (2014年连云港模拟卷)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展示出如下图卷,试图再现当年京剧名伶的风采。历史上与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直接相关的是    (A)

  A. 徽剧    B. 秦腔

  C. 越剧    D. 黄梅戏

  解析 京剧是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而形成的新剧种,徽剧与京剧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6.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一副对联写道:“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戏曲表演的    (C)

  A. 真实性    B. 通俗性    C. 虚拟性    D. 优美性

  解析 “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可以看出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夸张性。

  二、 非选择题

  7. 某位同学对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非常感兴趣,在学校资料室搜集了相关的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的《旷园杂记》里说,嘉靖时(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载体。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为矣”,是对当时平民戏剧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清代入主中原近百年,至康乾时期,社会安定,工商业发展,生产力提高,北京作为全国的统治中心,更是豪商云集,富甲天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戏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民间的戏剧创作和演出非常繁荣,上流社会亦对戏剧趋之若鹜。民间对戏剧的热衷,必然对皇室产生影响。康熙时期,宫中已设立了管理音乐戏曲的机构。乾隆皇帝以他深谙诗韵、偏好音律的文化修养对戏剧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从此宫中戏剧活动进入了高峰。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加以保存。

  (1)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的背景和简要过程。

  (3) 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

  解析 该题应该属于小切口的试题。时间范围是“明清”,内容范围是“戏曲”。第一问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分析)“原因”。第二问是两个小问题,即“背景”和“过程”。第三问谈个人“观点”及“理由”,具有开放性。

  答案 (1) 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 (2) 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城市文化生活的需要,统治者的喜好和重视。 过程:徽班进京,徽汉合流,京剧逐渐形成。 (3) 这两种观点都不合适。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社会对京剧应当爱惜和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史料研读

  1. 仓颉造字

  材料一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①,百工以乂②,万品以察。

  ——许慎《说文解字·叙》

  材料二 古文者,仓颉所造也,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赞曰: 邈邈仓山,轩辕之始,创制文字,代彼绳理。灿若星辰,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生人感德,莫斯之美,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张怀瓘《书断》

  【解读】 许慎(58—147)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叙》则是一篇研究先秦两汉文字学和书法史的珍贵文献。材料一记叙了仓颉造字的过程: 黄帝的史官仓颉旁观鸟兽鱼虫之迹,恍然悟出这不是花纹,而是文字,有意义可通,于是创造了文字,从此,万事万物有了名称,有了符号,文明大大向前迈进。

  《书断》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品评,是最有名的品藻书论。作者张怀瓘是唐开元年间著名的书法理论家。该书分三卷,把始自黄帝终于唐代卢藏用这三千两百余年的书法发展,进行书体源流上的分析与书品优劣上的评价。《书断》影响深远,成了后代书法家、鉴赏家、书论家案头之书。材料二高度赞扬了仓颉造字的功绩。仓颉仰视天上奎星圆曲的形状,低头旁观鸟兽虫鱼的踪迹,把它们的长处结合起来创作了文字,仓颉造字的功绩,可以说是与日月同辉。

  【注释】 ① 书契: 文字;② 乂: 治理。

  2. 吴道子与《送子天王图》

  【解读】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曾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未成而罢;改习绘画,年未二十,已有成就。他是盛唐杰出的画家。吴道子擅画佛教人物、山水。远师张僧繇,近师太宗时的宗教画家张孝师,并把传统中原画与西域画风融而为一,自成面貌。平生曾画壁三百余堵。他的绘画,形象生动而富于感染力。其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天衣飞扬,满壁飞动”,使色服从于形象的塑造,“朱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肉陷起处”,还创造了一种淡着色法,“其傅采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被称为吴装。吴道子已无真迹流传,作为他作品的摹本《送子天王画》《搜山图》《观音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的艺术风格。

  《送子天王图》是描写释迦牟尼降生为净饭王子的故事。在吴道子的笔下,画面上的一切都已被民族化、世俗化了。全图围绕一个婴儿的降生,将圣主的威严和神仙的谦和、天女的安详和金刚的暴烈、送子天神的风风火火与接子皇帝的庄重慢步进行了对比,使天上与人间、动与静、缓与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展现出一幅令人炫目惊心的画卷。在艺术手法上画作以白描为主稍施淡彩,线形两头细中间粗,遒劲顿挫,富于运动感。此为宋人摹本。

  3. 同光名伶十三绝

  【解读】 清代画家沈蓉圃先生,根据同治、光绪年间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十三位技艺精湛的演员,绘制了一幅彩色戏装人物像,名为“同光名伶十三绝”。

  这十三位著名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是:

  前排从左至右: 一、 张胜奎,老生,《一捧雪》中扮演莫成。二、 刘赶三,丑,《探亲家》中扮演乡婆。三、程长庚,老生,《群英会》中扮演鲁肃。四、时小福,旦,《桑园会》中扮演罗敷女。五、卢胜奎,老生,《战北原》中扮演诸葛亮。六、谭鑫培,武生,《恶虎村》中扮演黄天霸。

  后排从左至右: 七、郝兰田,老旦,《行路训子》中扮演康氏。八、梅巧玲,旦,《雁门关》中扮演萧太后。九、余紫云,旦,《彩楼配》中扮演王宝钏。十、徐小香,小生,《群英会》中扮演周瑜。十一、杨鸣玉,丑,《思志诚》中扮演闵天亮。十二、 朱莲芬,旦,《琴挑》中扮演陈妙常。十三、杨月楼,老生,《四郎探母》中扮演杨延辉。

  以上这十三位著名演员,除杨鸣玉和朱莲芬以演昆曲为主外,其他十一位都是京剧的表演名家。他们的艺术造诣很深,可以说是当时各种不同角色的代表人物;在不同程度上对京剧的创造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因而也是京剧艺术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资料卡片

  1. 古今一脉相承的汉字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2. 顾恺之

  顾恺之(346—407),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东晋大画家。他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画人物之所以难,不仅难在不容易掌握人的形象特征,而且更难在不容易表现人的精神面貌。这对我们理解顾恺之“传神写照”的绘画理论很有帮助。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目足以传情,明确地把人的精神、情感规定为艺术的表现对象,并将其置于突出地位,是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一大贡献。然而,顾恺之并不认为只有眼睛才能传神,他画裴叔则,将其面颊上的三根毫毛画出来,使观者立刻感到“有如神明,殊胜未安时”。这就是说,画家要观察表现对象,将表现对象的特征真实地再现出来。“传神写照”的绘画理论,意味着鼓励画家通过探索,来表现人生超脱、永恒的精神境界。这种绘画理论与魏晋人物品藻和诗文评价的注重神韵是相通的。以风姿神貌的品评替代先前纯理性重道德伦理的评价,这使顾恺之的画论有了更为重要的审美意义。

  3. 《墨梅图》

  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止一幅。教材选用的《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第三单元 单元归纳与整合

  网络构建

历史分期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历史要旨

中国古代科技初步发展;《诗经》《离骚》分别奠定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汉字与绘画取得重大成就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造;汉赋的涌现;书法、绘画取得较大发展

封建社会日趋鼎盛,科技、文学、书法、绘画全面发展

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四大发明进入成熟阶段并逐渐外传;词进入繁盛时期;风俗画是最大亮点;元杂剧标志戏曲成熟

古代科技进入总结时期,涌现出一些总结性巨著;小说创作蓬勃发展;书法、绘画继续发展;京剧形成

历史特征

1.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性成就,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2.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农业息息相关

3. 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状况紧密联系,不同时期的文艺成就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

  单元整合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丰富多彩,辉煌灿烂;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果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异彩纷呈。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领域科技的发展,则推动了古代农业文明的进步。同时,中国古代医药学亦相当发达,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博大精深,缤纷多彩。文学方面,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成为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推动了古代文学的发展。艺术方面,以书法、绘画和戏曲等领域的成就最为突出。其中,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商朝就已形成完整的体系。书法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积累,到魏晋时期,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绘画则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传神。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京剧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能力提升

  1. 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及其原因

  (1) 区别

中国古代科技

西方近代科技

注重经验总结

注重实验验证

注重综合性

注重理论分析

主要服务于农业

主要服务于工商业

 

中  国

西  方

经济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分散性与封闭性,使科技发展缺少动力

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科技提出更高的要求,成为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与制度保障

对外

海禁与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

殖民扩张,开拓海外市场,推动科技进步

思想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带动思想解放,面向现世、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

  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民族交往给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而显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1) 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日益瓦解,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2) 秦汉时期: 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3)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反省东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形成士人群体,书法、绘画发展较快。(4) 隋唐时期: 唐代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科举取士,一片盛世气象。文学艺术全面辉煌,产生了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5) 宋元时期: 宋代统治者重文,商品经济和城市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6) 明清时期: 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与文艺作品。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