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试卷 > 高二政治期中试题 >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

来源:网络 2009-10-28 01:46:47

[标签:期中 政治 高二]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值:11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只交第Ⅰ卷的答题卡和第Ⅱ卷的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在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观念的东西不外乎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回答1~3题。

  1、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意识可以离开物质单独存在

  2、目前,我国初、高中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日渐风行。从唯物论角度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道理是

  A、世界是物质的

  B、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物质是可以认识的

  3、目前,网络虚拟社区越来越多,人们在网上可以虚拟自己的身份和行为。对这些"虚拟意识"的正确认识是

  A、虚拟观念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虚拟意识也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        D、虚拟意识可以改造物质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抓住并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回答4~7题。

  4、党中央"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表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C、物质和精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5、党中央提出的"这些重大战略思想,为抓住并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回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6、"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哲学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要做到"求真务实",就要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县乡领导在工作中,不从本地实际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出发,大搞什么"蔬菜大棚"、"路边大棚"、"黄牛乡"等一系列"形象工程"。"形象工程"名为为民造福,实则加大了农民负担,遭到广大农民的抵制。回答8~10题。

  8、"形象工程"遭到农民抵制,原因是

  A、"形象工程"不从本地实际、农民实际出发,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B、"形象工程"是没有物质根据的主观臆造

  C、农民只顾及眼前利益,不配合领导行动

  D、农民对"形象工程"不理解

  9、一些县乡领导搞形象工程所犯的错误是

  A、主观主义                        B、教条主义

  C、经验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0、我们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示有

  ①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②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  ③决策者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出发  ④错误并不可怕,也是难免的,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回答11~13题。

  11、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物资和产品集散交换中心和交通枢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这体现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B、联系是普遍的

  C、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D、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中

  12、会议认为,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这蕴涵的哲理是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B、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展    D、按规律办事

  13、会议要求,做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因为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  ②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④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战略重点和首要任务。回答14~16题。

  14、胡锦涛在2006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一说法蕴涵的哲理是

  A、整体高于局部、统率局部

  B、局部决定着整体

  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重视局部

  D、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15、建设建设主义新农村,要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这表明

  ①各部分都发展了,就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新事物成长  ④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启示我们

  A、必须搞好局部之间的结构,使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C、发展的实质就是新观念代替旧观念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开幕,会议强调,要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回答17~18题。

  17、哲学上看,创新就是

  A、运动和变化                      B、打破常规,求异不求同

  C、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18、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哲学依据是

  A、发展是普遍的、无限的、永恒的    B、联系是普遍的、具体的、多样的

  C、原因与结果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近年来,"和谐"已成为热门话题,小至和谐家庭,大至和谐社会、和谐中国乃至和谐世界,"和谐"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回答19~20题。

  19、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这里的"和谐"体现出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上的事物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20、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组成部分是相对的、不确定的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正确发挥人主观能动性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21~22题。

  21、"荣"与"耻"的关系是

  A、既对立又统一                        B、无严格的界限,无法统一

  C、二者是同一的                        D、始终是一致的

  22、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旨在给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指引新方向。这说明

  A、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有促进作用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不同意识的反作用不同                D、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回答23~26题。

  23、重点跨越,是选择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因为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C、主次矛盾不同,事物性质就不同        D、要善于分析主流和支流

  24、在选择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C、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和缺点          D、矛盾就是存在的问题

  25、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意味着

  A、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B、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D、抓住主流,统筹兼顾

  26、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这反映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C、未来是不确定的、未知的

  D、掌握因果关系就会提高办事情的预见性

  复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并且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回答27~28题。

  27、下列体现了主要矛盾的成语或俗语是

  A、釜底抽薪                            B、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C、满招损,谦受益                      D、因材施教

  28、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联系是

  A、都是强调矛盾的普遍性

  B、前者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后者决定事物的性质

  C、都是两点中的重点

  D、前者强调重点论,后者强调两点论

  五个分别以"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京燕"为创意的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各具特色,又都蕴涵着中国文化的祥和精神。回答29~30题。

  29、五个福娃各具特色,又都蕴涵着中国文化的祥和精神,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在对立中体现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C、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特点不同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30、五个福娃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这种创意过程说明

  A、艺术作品是对自然物的临摹        B、艺术创作独立于世界之外

  C、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              D、艺术创作都具有脱离现实的主观想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200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调节。这一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理解,但仍有少数人有看法。

  (1)用唯物论观点分析"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调节"的正确性。(5分)

  (2)不同的人对国家采取的措施为什么有不同的认识?应怎样统一他们的认识?(5分)

  32、科技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在1980年时相当于全国平均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到2003年时只有75%;在GDP总量上,中部与东部之间的差额在20多年间增加了6倍。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析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10分)

  3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支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怎样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6分)

  (2)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的。(8分)

  34、材料一  2004年"一号文件"主要是解决提高农民收入问题;2005年主要解决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问题;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三个文件所体现的思想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

  材料二  以往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多是着眼于某个领域,如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以人为本地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求解。

  (1)两则材料是怎样体现矛盾分析方法的?(10分)

  (2)运用矛盾的观点论述三个"一号文件"的正确性。(6分)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