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试卷 >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2008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上海)(4)

2008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上海)(4)

来源:网络资源 2009-10-23 14:59:38

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7分)

1、 陶器是既能自然吸收阴气,又能吸纳阳气的阴阳平衡器。(1分)

2、 (1)更能感受陶的自然神秘气息;(2)更能体悟陶的阴阳和谐的气息;(3)更能解读出陶器身上蕴含的远古生命的密码、远古社会的气息;(4)更能品味出陶淳朴的品质、粗犷的精神。

(分条陈述,答对1点得2分,2点3分,以此类推,共5分)

3、 通过对比(1分),突出陶性的淳朴,陶情的古朴(1分),说明陶器更古老、更神秘、更历史、更文化、更人性化(1分)。

4、 B (3分)

5. 说明介绍+评价,推荐词的语言比一般说明性文字应形象生动。答案较开放。(5分)

例:陶器涌动着一股神秘气息,颜色多样,形状各异,是华夏文化最初的一道霞光。

陶器经历了泥与火的熔炼,记录着我们远古生命的密码。

陶器品质之淳朴,精神之粗犷,气息之和谐,为历代布衣平民所亲近。

当我们听到陶器之超凡脱俗的声音,人世间弥漫着的所有的世俗、世侩之气都瞬间消逝。

陶器传承着文化,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它的诞生不仅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20分)

6、 因为"我"在多次挫折后终于在那个七月考上了大学,使自己和父亲的心愿变成了现实(1分),改变了"我"的命运,值得庆祝(1分)。

7、高考结果的公布(1分)

8、受父亲感染,为考上大学兴奋(1分),为父亲因自己求学受苦感到愧疚(1分)。

9、C(3分)

10、特殊含义: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殷切希望,希望我能考上大学,掌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1分)

作用: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着"十元钱"的去留,一家人的心情起起落落,"十元钱"见证了一家人从希望到绝望再到重燃希望的过程,陪伴着"我"和父亲长达四年。(2分)

(言之成理即可)(共3分)

11、评分点:相关语句(略)(1分),描写角度(1分),分析(2分)

例:(1)肖像描写 :驼背、眼神的变化,对儿子给予厚望,为了儿子再苦再累也值得,一个一心一意为了孩子的成功甘愿付出一切的父亲。

(2)语言描写 :言语不多,没有多少文化也讲不出高深的道理,但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鞭策和人生启迪。

(3)动作描写: "打了我一巴掌",爱之深恨之切,不愿意看到儿子这样消沉,试图用极端的方式激励儿子不要放弃,要满怀信心坚持到底。

12、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主,语句通顺,感情真挚。 (5分)

(三)(6分)

13、(1)三山半落青天外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栏杆拍遍(4)术业有专攻 (5)疏影横斜水清浅 (6)阴晴众壑殊(7)迷花倚石忽以暝 (8)执手相看泪眼

(四)(8分)

14、田园诗(1分) 15、D(2分)

16、评分点:诗句选摘(1分),写景角度(2分),具体分析(2分)

(1)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不同方面写出了秋景的声音和色彩:"胭脂色""白雪香",从视觉上写出美丽的颜,从嗅觉上写出香气,创造了美感;从听觉方面来看,"有声"与"无语"构成"反对",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这一点也可分开阐述)

(2)多种修辞格的运用:"数峰无语立斜阳"的"无语"和"立"把"数峰"写成了人,运用拟人手法。"荞麦花"不仅香,而且像"白雪",运用比喻的修辞格,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

(3)虚实结合:"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有声"是实,"无语"是虚, 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一反一正,饶有韵味。

(4)情景交融:诗人在诗的前六句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情景交融。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五)(15分)

17、(1)担心,害怕(2)怎么样、如何 (3)使…少 (4)道歉,谢罪 (4分)

18、 B(2分)

19、(1)不偏袒同族之人,不偏爱女色,所以结党聚众的人不被容忍。(3分"阿""私"被动句)

(2)靠武力去胁迫人民,靠人多势众去威逼人民。(3分 "兵甲""以"句子通顺 )

20、懂得治国的方法 (1分)

21、治国之道在于为他人打算,失策在于为自己打算。为别人着想的人地位就尊重,力量就强大。(2分)

(六)(14分)

22、诗经(1分),《伐檀》、《采薇》《蒹葭》、《硕鼠》等(1分)

23、为文而造情(1分) 为情而造文(1分)

24、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自会受到读者的青睐(2分);感情虚假的作品没有感染力(2分)

25、D(2分)

26、评分点:篇名(1分)展开分析(3分)(举一篇文章即可,适当展开,点评到位)

例:陶渊明的《饮酒》:诗人厌恶世俗官场,渴望回归自然,借田园诗展示自己的人生志趣――返璞归真,超尘脱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让我们看到诗人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因此好的作品应该以抒情述志为本,表现真实感情,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而不是片面追求词藻华丽,"情"

与"文"应该有机结合。(《项脊轩志》、《荷塘月色》、《世间最美的坟墓》等一些文质兼美的诗文,都能作为例子加以佐证)

二、作文(70分)

(1)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2)对于书信格式上的要求可适当放宽。

附:参考译文《晏子春秋?景公外傲诸侯》景公对外傲慢诸侯,对内轻视百姓,喜好勇力,崇尚享乐并且放纵嗜欲,诸侯不喜欢他,百姓不亲附他。景公很害怕这种处境,问晏子说:"古代的圣王,他们的行事怎样?"

晏子回答说:"他们行事公平正直而没有邪念,所以进谗言的人不能入朝为官,不袒护同党,不偏爱女色,所以结党聚众的人不被容忍;对自己供养微薄而而对百姓供养丰厚,所以贪婪聚财的人不能畅行无阻。不侵占大国的土地,不损耗小国百姓的财力,所以诸侯都希望他地位尊崇;不用武力胁迫人民,不以人多势大去威胁别人,所以天下的诸侯都希望他强盛;他用自己的美德言行对诸侯进行教诲,用慈爱恩惠对百姓加以恩泽,所以四海之内的人像流水归大海一样地归附他。现在衰落世道的国君,(行为)邪恶不正而袒护同党,所以谗佞阿谀和拉帮结伙的人多起来;对自己供养丰厚,对百姓供养微薄,所以贪婪聚财之人为所欲为。侵占大国土地,耗损小国百姓的财力,所以诸侯不想尊崇他;用武力胁迫人民,凭人多势众威胁别人,所以天下的人都不希望他强大。给诸侯带来灾害,给百姓带来劳苦,所以仇敌攻打他(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不去救援,公卿王族纷纷逃散,百姓也不亲附。"景公说:"如此那将怎么办?"晏子回答说:"请以谦逊的言辞和厚重的财物,来游说(有些版本翻成"取悦")诸侯,减轻刑罚减少徭役,来向百姓道歉,大概可以了吧?"

景公说:"好的。"于是(用)谦逊的语言、厚重财物游说(诸侯),诸侯归附,减轻刑减少徭役,百姓亲近,所以小国入齐朝拜,燕国、鲁国一起前来进贡。

墨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懂得治国的方法,治国之道在于为别人(打算),失策在在于为自己(考虑),为别人(着想)的人地位就尊重,为自己(着想)的人地位就微贱。景公为自己(打算),而小国不亲附,为别人(考虑),而诸侯都甘心被他役使。这就是在治国之道上为别人(打算),反过来也会将给自己带来好处(君主的行为在于反躬自求)①。所以晏子懂得治国的道理啊。"

说明:"而行在反己"这句话有些版本是"失在反己",翻译也有很多版本,括号内的是网上找到的(网上还有其它各种翻译,在此不一一列举),括号前是自己翻译的,请老师们自己斟酌。

《文心雕龙》从前《诗经》的作者写的诗歌,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后来的辞赋家写作辞赋,是为了创作而故意造作感情。凭什么知道他们是这样的呢?因为《诗经》的产生,是由于诗人心中蓄积了愤懑不平之气,因而吟唱出来,用以讽劝那些在上位的人,这就是为了抒发感情才创作文艺作品。后代辞赋家之流,胸中本来就没有感情郁结,却随意施展夸张文饰的手法,借此沽名钓誉,这就是为了创作才造作感情。所以为了抒发感情而写的作品,语言简练而真实;为作文而造作感情的作品,文辞繁杂且空泛失真。可是后来的作者却采用浮泛的语言,忽视真情实感,抛弃了古代《诗经》的传统,效法近世辞赋的弊病,因此表现真实感情的作品日渐稀少,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篇章却越来越多。所以有人热中于高官厚禄,却空泛地吟咏田园的隐居生活;心里老是牵挂着繁忙庸俗的政务,却空洞地描述尘吐之外的情趣。真情实感没有一点,写的跟想的恰好相反。

桃李从不自夸,人们自然会在树下踩出一条条小路,那是由于枝头有果实存在。相传男子种出的兰花不能发出幽香,那是由于他们没有细腻的感情。象草木那样微小的事物,尚且要依赖感情依靠果实,何况文章,以抒情述志为本。写的作品与自己的心志完全相反,这样的作品怎能令人信服!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