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网
上海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高考网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高考上海站 > 高中试卷 > 高二试卷 > 高二期末试卷 > 正文

横沙中学高二期终考试试卷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匿名 2009-11-13 00:14:45

[标签:试卷 高二] 
一、现代文阅读。(20分)①现在有人断言,文学已成为影视改编的素材,当今的时代,文学借影视而扩大影响,将更加成为影视的附庸。结论虽然耸人听闻,但不幸的是过于自信、轻率和武断。②也许,小说《红楼梦》、《三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①现在有人断言,文学已成为影视改编的素材,当今的时代,文学借影视而扩大影响,

  将更加成为影视的附庸。结论虽然耸人听闻,但不幸的是过于自信、轻率和武断。

  ②也许,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围城》因为同名的电视连续剧,其受众的扩大而有

  了更广泛的普及和传播。但是,小说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并没有因为同名电视连续剧的播放而有丝毫的增损。事实上,任何一个看过电视剧,再回头去阅读同名小说的读者,对两者艺术价值的高下,完全是不证自明,不言自明的,人们实在不明,以文字作为叙述手段、完全独立存在的文学,何以非得象寄居蟹那样地成为影视的附庸。

  ③相反,人们经常看到的是,影视因为综合性和屈服于市场、公众趣味、投资、时间长度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而使文学内涵魅力衰减的事实。我们看过分别由俄国和欧美拍摄的《安娜·卡列尼娜》,也看过法国影片《巴黎圣母院》,几乎所有根据伟大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都无法在文学基础上超越原著的价值和魅力,都给大师的巨著,留下了诸多遗憾。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文学是浩瀚壮阔的大海,尤其是大师的经典,大多数影视改编者只有忍痛割爱、沧海遗珠。碰到不自量力自以为是的二三流编导,甚至出现买椟还珠的怅恨。张艺谋先生和国内一些影视导演改编文学作品的成功,不能成为文学和影视关系的普遍例证。恰恰相反,这在影视艺术史上仅仅属于个案。而大多数编导改编的乃是《复活》、《简·爱》、《红楼梦》这些传世之作呵!

  ④我是搞评论的。职业要求我尽可能的公允、平和、超脱。其实我与创作无涉。完全没有必要为文学和影视的地位一争高下。上面稍嫌激动的言说,无非是一种矫枉过正的文化策略罢了。

  ⑤心平气和的看两者关系,我更愿意把文学看作整个文艺工作发展的工作母机,一种最基础性的精神工作。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能为影视、甚至也为舞台艺术提供着相当雄厚的创作资源和基础。这是因为相对影视创作的集体性综合性,文学创作(除极少数)是完全个人性的精神创造。作家相对影视编导而言,其作品既不受市场回报的制约,也不必去看投资商的脸色行事。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往往比电视编导更为自由、更为深入、更少限制。在叙事艺术上也比电视编导更加从容、更加深思熟虑、也更加容易精致精湛一些。正是由于文学作品这些特殊的艺术品格,影视创作改编成熟的文学作品,往往比之原创更容易成功。特别是在影视越来越受利益驱动而日益浮躁的时候,相对沉稳、沉静的文学,倒是成了影视成功的基础。我们切切不能被影视成功的光影所迷惑而忘记了默默为之奉献的文学。这正如我们的城市一样,令人晕眩的摩天楼群,其实是靠地下坚实的基础支撑起来的。

  1、  文中提及的文学巨著的作者是:(4分)

  《三国演义》的作者:                  

  《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              

   《简·爱》的作者:               

  2、本文作者要驳斥的观点是:(2分)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2分)

  
   
   
   
   
   
   
   
   
   
  

  3、  第④段中“矫枉过正”的意思是                                                

                                                                          (2分)

  4、  第⑤段中“这些特殊的艺术品格”具体是指                                             

                                                                           (2分)

  5、  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从结构角度:                                                      

  从内容角度:                                                      

  6、  你对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持何观点?请另举一例简述。(4分)

                                                                     

                                                                                                                                                                                                                                                                    

  二、课文默写。(4分)

  ①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                  ;

  ②天下莫柔弱于水,                         ,                       。

  ③吾在天地之间,                           ;

  ④                           ,此恨绵绵无绝期。

  

  三、文言阅读一(16分)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宝鼎,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伦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候,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候。

  1、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6分)

  ①当屯留之道:                           ②弊兵劳众           

  ③不如伐蜀之完也                         ④使陈庄相蜀            

  ⑤齐,韩、周之与国也                     ⑥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攻天下之所不欲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①求解乎楚、魏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

  C.①争利者于市            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①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  ②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不足以为利

  C.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D.诸侯不以为贪

  4、翻译句子。(4分)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司马错建议伐蜀的目的。(2分)

                                                                                      

  

  四、文言阅读二(10分)

                       超然台记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

  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适:适合

  B.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比:到处

  C.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因:因为

  D.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吊:遗憾

  2、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美恶之辨战乎中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C. 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而其东则卢山         其孰能讥之乎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是作者“超然”处世表现的一组是(   )(2分)

     ①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②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③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④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⑤处之期年,而貌加丰 ⑥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4、翻译句子。(4分)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而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我们每个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生活因人而异,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到生命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那么,你生活中有怎样的缺憾?因而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呢?
      读了上面的文字,请你以“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为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12
百科词条:试卷 高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