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语文知识点 > 2019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成语专题

2019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成语专题

来源:网络资源 2018-10-18 23:32:45

  《考试说明》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着重考查运用成语,其次是俗语。成语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不仅体现在对成语的辨析使用专项上,而且在语音、字形及语言表达中均有涉及,因此,成熟语的掌握必须是全方位的,从读音、字形、结构、意义到使用。

  成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实际也是对考生文化积淀的考查。而恢复高考起,到目前为止,几乎年年有成语题。这是因为汉语中成语数量特别大,一个高中毕业生拥有多少成语,能否正确使用,确实是衡量其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还因为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因此它也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虽然高考年年考成语,但是得分率并不一定就高,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考考查成语,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僻,又非过于浅易,一般来说,出现在试卷上的成语应是比较常见的;而且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考查形式主要有成语使用正误判断的单项选择式和选择填空式两种。

  复习目标

  1.能够辨析成语错用的主要类型。

  2.掌握高考成语题的主要解题方法

  考点说明

  1.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2.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

  复习重点

  1.理解容易望文生义、前后重复的成语

  2.辨析容易混淆、不合语法的成语

  下面就结合近几年高考的情况谈谈成语的测试和应答。

  一、题型设误类型

  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10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3.不合语法,搭配不当       4.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5.不知谦恭,颠倒尊卑       6.不合逻辑,自相矛盾

  7.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8.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9.忽视演变,不明来源       10.形似混淆,疏忽错解

  ㈠望文生义,曲解词语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例1.李小刚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读他的文章,真叫人头痛。

  【"文不加点":"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的意思,整个成语指"文章不用涂改就写成",句中把它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符号"而用错。】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坐享其成。所以,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例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望文生义,误认为是首要的问题。】

  例4.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2005年全国)

  【"当仁不让":当:面对。仁:正义的事。 指面对合乎道义的事就主动承担起来,绝不推诿。在句中只断取了成语中"不让"的意思,与语意不符。应改为"脱颖而出"或"众望所归"。】

  例5.在最困难的3号巷道,几名共产党员齐心协力,三人成虎,终于排空了积水。

  【"三人成虎":城市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即能蛊惑人心。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中生活,真是山高水低,不知何时就会陷入困境。(√)

  B.你们到北京去的事,让我去找领导也没有用,因为师出无名,让他们怎么批呢?(√)

  C."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D.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答案C

  解析:

  A."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贬义

  B."师出无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C."高山仰止"意为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其中的"止" 是助词,无义;"仰止" 即仰望、向往。而人们又很容易将"止"当作停止来理解。

  D."不三不四" :原指不象样子,今指人不正派。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  B.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  C.那位大师在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兴之所至,上下其手。

  D.同样一轮清月,同样一条小路,现在只有我和我的身影,油然而生的人面桃花之慨自微而著,与清逃共在。

  答案D

  解析:

  A.【"目无全牛":出自《庄子o养生主》,是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而不是说眼中没有整体、全局。】

  B.【"进退维谷":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

  C.【"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串通作弊。】

  D.【"人面桃花":原指女子的美貌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以指所爱而不能相见的女子。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华非常激动,高声争辩说: "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

  B.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C.昨日(2008年5月7日 ),该案在禅城法院开庭,患者和医院双方最终对簿公堂,并围绕术后丧失功能、是否医院过失所致等问题展开了辩论。

  D.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答案C

  解析:

  A.【"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B.【"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这里说的是北方大草原,不恰当。】

  C.【"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原指双方在法庭上受审问。也指双方在法院打官司。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添加了这一意思。】

  D.【"江河日下":指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例句中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㈡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例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 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指人工的技艺极其精巧胜过自然。而这里陈述的对象主体是自然界中的"苍山"和"洱海"强调的是大自然艺术技巧的高超非人力所能达到应该使用"鬼斧神工"。】

  例2.博物馆里保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一般用来形容"房屋的高大华丽"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

  例3.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不用来形容花木。】

  例4.《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是被全球艺评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