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备考策略 > 解读考前盲目补基础未必就能提升成绩的原因

解读考前盲目补基础未必就能提升成绩的原因

2013-05-08 10:00:14祝云天的教育博客文章作者:祝云天

  我在微博上说:建议那些基础差的同学,在考前别先盲目补基础了,把考试常用到的那些基础部分运用起来,这样才能快速提分,毕竟时间很少了,大家加油!结果不少同学问为什么,那么写这篇文章给大家详细说一下具体的原因。

  昨天和家长们一起“调侃”高考,把迎战高考比作“抗战期间打鬼子”,鬼子马上就来了,而当你没有正规军的时候,只能招到一些从来都没有摸过枪的人,大敌当前,你已经没有时间再去训练他们枪法,再去给他们讲枪械的机理,甚至连战术都来不及给他们讲。要想放手一搏,往往直接教他们用枪,不管他们枪法怎样,只要能会上子弹,朝着一个方向扣扳机就行,也许只有这样赶鸭子上架,才可能有生的希望。那么备战高考又何尝不是如此啊?就和打鬼子一样的道理,有的学生夜以继日的背书,因为他们觉得背诵了很多内容,考试的时候才可能有得写,理科的一些家长觉得孩子理综成绩弱,加班加点请各科一对一给孩子们恶补。

  现实中,很多学生在这学期开学之初就一直补基础知识,直到一模,成绩还是没有上来,甚至下降,家长很疑惑,为什么孩子、老师、家长都尽力了,孩子觉得一些知识点会了,可是成绩上不去呢?殊不知,你即便掌握了所谓的基础的知识,如果你不会运用,特别不会与现实的解题构建联系的话,它仅仅都是死的知识。文科学生一样如此,死的知识你掌握了一堆,在活用面前你无从下手,那么成绩很难上去。就像上面打鬼子的道理一样,大敌当前,枪械的道理你掌握了一堆,就是没有实战的经验,甚至连枪都没有碰过,那么你一样不能打仗。

  有的同学看到微博的信息,他们问::是啊我也不明白怎么个具体应用是多做题吗还是怎样回复下好吗。从一个方面看,他们还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另一方面,即便明白了一些也不知道怎样去做,这里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化学这科:

  后面非选择题目部分常常综合这些知识点考查:

  化学反应能量运用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运用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运用

  电解质溶液综合运用

  电化学原理与设计以及探究运用

  元素周期律综合题等等

  不管你基础怎样,你要想解答好上面所说的题目,你应该根据题目所需去巩固基础知识,并且在运用中完善。也就是说,需要哪些就去把哪些拿过来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话对短期内提分有相当大的帮助。

  比如说解决上面所说的化学反应的能量方面的问题,你要想解决这样的习题,你需要掌握的知识有:反应热的计算、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常见的错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相关的图像等等,而你掌握上以上的知识点,在做相关的反应能量运用的题目时候,看看正确率怎样,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答题,怎样最大限度的拿分,并且在接下来,如何保持一定的做题量,做到巩固和提高。其余的部分一样如此,做得多了,用得熟了,自然成绩就上去了,从教学上看,这样的办法我觉得就是提分很快的方法。

  现在命题出发点都是以能力为主,具体识记部分的内容在考题中不能直接体现出来,或者说对识记能力要求不高,那么你在考前花费那么多精力恶补基础,何况还不一定补完,因为没有多少时间了,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不上来,等于做无用功。

  当然,这里不是说基础知识没有用,但是对于目前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考生来讲,离高考时间不多了,要想快速提分,应该按照题型来突破,例如说数学方面,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排列组合等题型,涉及的知识点相对难度小,知识点也小,你根据考试常考的类型,把相关的基础运用起来,在运用中总结和完善,这样也许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关阅读

偏科生必看:各科复习讲究均衡

后进生必看:态度决定你的一切

中等生必看:在被“忽视”中自我突围

尖子生必看:高考备考要向复习要效率

[标签:高考]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