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中频道 > 名师点评 > 北京高考语文真题详解:“较为有趣”和“难度较高”的题目

北京高考语文真题详解:“较为有趣”和“难度较高”的题目

2011-06-09 13:15:22高考研究中心文章作者:刘纯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点睛

  2011年高考的大幕已然落下,对于已经走出考场的考生而言,至少在分数出来前的这段日子,神马真的都是浮云。不过,对于即将升入高三的考生来说,战斗才刚刚开始。毫无疑问,2011年高考试卷是一次检验自身语文备战能力的最好机会,现在,我将对2011年高考语文部分试题加以逐一详解,关注“较为有趣”的和“难度较高”的题目:前者关涉到今年的基础知识题,后者则主要体现在今年的古诗文上。

  较为“有趣”的题目:1、2、3

  事实上,这里的“有趣”,某种意义上,只就试题解析而言;对于这届高三的应届生来说,任何“有趣”的题目都基本上同时意味着难以迅速定位准确答案。

  1、字音字形题。如往年高考一样,每个错误选项当中有两个错误,且字音、字形各占一个。B中的“协奏曲”和“怙恶不悛”,属于近年来少有的与日常生活关系较小的考查题目,“协奏曲”也只能算和日常生活贴边而已。C的“瑕不掩瑜”和“唾手可得”相对简单,D的“荒谬”更是属于送分的。不过,“笑眯眯”(试卷误印做“笑咪咪”)还是以一种“胆大妄为”的方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第一题的“雷点”,这个奇葩一样的错误选项不知道会引起在场考生什么联想……

  2、成语题。这显然将成为今年争议最大的一道题目。B选项中,有了“天气预报”就显然不可能再“不期而遇”,此外“不期而遇”也不能和“春雨”搭配;C选项中“江河日下”属于过分低级的望文生义,它们都对最终答案的选择不会产生任何干扰。但“兵不血刃”就不一样了,日常生活或者说体育报道中,这样的用法实在过于普遍,“兵不血刃”隐含义中“未经战斗”的意义逐渐朝“轻易取胜”转化。在这里,我们需要重复一下我过去在学而思语文课上讲的“望文生义”——第一,这个成语真正的意义我们不知道(这里强调“真正的”);第二,表面上,它特别符合语境,或者出现了一个较为奇怪的“语境”,“语境”的作用要么是蒙蔽你,要么是让成语因为它的存在而变得错误。这个时候回看D选项,“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显然就是那个“语境”,它出现的意义就是成心跟“未经战斗”对着干的,所以选A。A的“竞相模仿”是为了和“不足为训”构成对应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不足为训”望文生义的解释是“不值得加以教训或批评”,这个我在学而思高三语文寒假班上特意强调过,因此“不足为训”本来就与“望文生义”无缘,根本不应该拿“望文生义”的方式去看待它。相信这道题目答案出来以后,所有2011届的考生都会对体育记者恨得牙根痒痒……

  3、病句。实话实说,病句题和成语题构成了今年基础知识当中两道大坎儿,估计开考5分钟以后,绝大多数考生都会被来个下马威,病句题尤其如此。A的句式杂糅和D的成分残缺是容易指认的,B选项絮叨,C选项别扭,相信大多数考生都会在这两个选项中纠结半天。根据我强调的“没有原则”(即选择语感最正确的一句,不要反复读来读去建立一个错误的语感),我们会发现,经验当中,最正确的句子往往是最絮叨的,何况B选项真的不能算是成分赘余,因此选B。那C的问题呢?——语序不当。“最初”的位置不对。事实证明,北京高考语病题青睐语序不当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这种语病最大的特点在于隐蔽。如果说成分残缺、句式杂糅、搭配不当更像是外科病,那语序不当就更像内伤。

  较为“困难”的题目:文言7、8与诗歌阅读延伸

  今年的文言文篇目选择了论说性质。根据这几年北京高考的经验,只有命题人真正下定决心动真格的时候,论说文才会出现在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上,如2005年和2007年。今年的选文又来自2007年的《淮南子》,我几乎可以猜到命题人是谁,这位老师在命制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的时候,似乎对《淮南子》也有较为特殊的偏好……

  就题型设置来说,今年的虚词题(第7题)和句式题(第8题)值得重点关注。前者出现了两个纲外虚词(其中的“臣”根本不能算是虚词,这里只是习惯性说法),A和B选项的“而”和“为”在此前八年也只分别考过一次。根据超纲虚词往往跟答案有关的经验,D两种用法的区别(名词和名词意动)很容易看出来,那么答案一定是C。因为纲外虚词最大的特点就是意义较为单一,容易符合题干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C项的意思都是假设,译为“假使”或“假如”;A选项中,“有可行而不可言”是转折关系,“而”字译为“但是”,“独见而留意”是顺承关系;B选项,“为鲁将兵”的“为”是介词,后接动作受益方,译为“替、给”,“终身为破军擒将”的“为”是动词,译为“是、作为”。

  第8题中,表面上考的是省略句的补充,但与过去省略句以考查主语和宾语补充为主不同,今年补充的全部都是虚词,也就是说,这道题是以考查句式的名义考查虚词含义和句意关系。A和B选项在原文中属于同样的句式,假设关系较为明显,“苟”(如果)和“则”(那么)分别构成了假设关系的前后两个环节。C选项的“而”本身就是一个意义特别灵活的虚词,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句子补充一个“而”做连词都可以讲通,因为它可以连接的句式关系实在是太多了。这样看来,D的“然”表转折,与“遁逃奔走,不死其难”的顺承关系语意差距太过明显,所以选D。

  我过去在学而思语文课上反复讲过,今年的阅读延伸基本上会出在诗歌鉴赏后面,因为《考试说明》中的“古诗文”像一道魔咒,它逼得我们不得不反复猜想诗歌鉴赏后面阅读延伸可能的呈现形式。事实证明,先前的预测是合乎情理的,但出题人显然对此并不满意。去年阅读延伸出在文言文后面,匹配题就出现了,融入到了阅读延伸的“阅读”部分中;而今年阅读延伸出在诗歌鉴赏后面,不但长期霸占诗歌鉴赏主观题位置的情感主旨题被轻而易举地吸收了进来,而且对艺术特点“平实而有韵味”的赏析也找到了自己的栖身之所。相较于之前普遍预测的“情感主旨题 + 赏析阅读延伸”模式,“赏析 + 情感主旨阅读延伸”无疑更为平稳。就答案层面而言,教育内容有两个要点(“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要有追求”),教育方式也有两个要点(“艺术性”和“形象性”),因此今年的评分标准估计会有调整,去年的“3-4-3”很有可能进行内部微调。至于延伸部分,强调联系实际的“细节”和分析感悟的“篇幅”,依然是抢得高分的不二法门。

[标签:高考 语文]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