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历史知识点 >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答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答技巧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9-27 15:31:10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答技巧

  命题专家选用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材料类型

  (1)文字材料

  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可分为两类:一是典籍碑刻类。即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的片断材料。二是文字作品类。即从诗歌、小说、剧本,温联、歌谣、传说等资料中选取材料。

  (2)表格材料

  表格材料其实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表格化。数据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表格具有简洁性特点,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达,使人一目了然,可以从数字的变化中分析出某些历史特点。但是单纯的简单表格题是有局限性的,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是简单的表格本身反映不出来的,考生必须用课本知识来回答。而信息量较大的表格则可避免这一局限。如1996年高考的“世界经济格局”题,其设问都没超出表格范围。

  (3)图片材料

  把历史地图,有关历史场面的图画。漫画和历史文物照片等作为材料。这类材料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但纯图片材料题也受图片的局限,只能借用来考查书本知识的记忆或运用课本知识辨别真伪(如上海高考“邮票”题),继续增大难度的设问则无法根据图片回答,还要回到课本上去。因此,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配合编制出来;才能具有适当的难度。

  2.解题技巧

  (1)阅读、理解材料

  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前提条件。这一步骤大约需要三遍,第一遍粗读,大体了解时间、人物、事件;第二遍细读,对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借助标点符号(特别是分号和句号)划分层次,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同时用符号(直线或曲线)画出关键词句,去粗取精,即作到能力要求中规定的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还要考虑作者对事件所持的态度,材料反映的作者的立场,观点等。对组合型材料,还要考虑各段侧重点是什么,作者的立场、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等,第三遍结合设问重点读,答每一句,都到材料中去找你用符号标出的关键语句,重新阅读、理解,然后加以概括作为答案。

  根据您所感觉的难易,可以灵活掌握,最好第一遍就把材料和设问全部读完,第二遍就带问题去阅读、理解,将问题逐个解决。

  (1)第一遍阅读全部文字,再决定取舍,如题号后是“阅读下列材料”,则一眼掠过,第二遍就不必去管了。如果是提示性的,就必须重视。

  (2)注意每段材料后面的材料出处(有的包括时间、国别和作者)。如果不属于提示性的,即作者、著作名称都很生疏,第二遍阅读时即可舍去不理,对解题毫无影响。有时命题会把材料出处放在材料的开头,这不仅仅是设计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重视的作用,并且具有提示性,是必读和必须思考的。如“古巴导弹危机”材料题,该题在材料前特别提出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事件”,使人会想到它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苏关系的冲突:“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1962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此题实质上就是想通过新材料考查教材中的以上认识,因此提示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见,放在材料开头的材料出处一定有用,是必读的;放在材料后面的出处,有的对解题有用,有的未必有用,需根据具体情况取舍。

  (3)第一遍阅读时要分出扣本内容和超本内容,以便找出解题的突破口。材料解析题引用的材料,既能反映课本内容,又高于课本内容,第一遍阅读时就应将材料中反映课本的内容与课本对号入座,确定材料反映的是课本哪一章节哪一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去理解超本内容。理解扣本内容是解题的基础,理解超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如“关于东京商业繁华重要表现”的材料题,读后,可以看出关于反映东京商业繁华的有两点:一是瓦肆,二是夜市。经过认真阅读分析材料又可找到两点:一是东京是商品中转点,二是商品贸易交易规模大,答案到此才基本完整。此题充分说明理解超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2)理解命题意图

  每道材料解析题的设计,都有其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和设问,一定要理解其意图,考虑这道题考查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可得到哪些认识,认识应达到的高度等。

  3、组织答案

  对材料已阅读、理解了,对命题者的意图也揣摸了八九分,那么下边就该动笔组织答案了,应注意以下“规则”:

  (1)按问按分列点。依据设问的分数分布和评卷的可操作性原则,按分列点,分多则多写,分少则简写。另外可以评分的操作可能性推断答案的条目数量。比如设问的分值是2分,则参考答案一般情况为1点或2点;分值是3分则可能是1点或3点;分值是6分则可能是1点或3点。

  (2)语言要方简意赅。材料题不是问答题。一般设问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分值一般不大,不可能用过多的语言。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防止随意性。即论从史(材料)出,结论必须在材料中能找到依据,由此依据而得出。

  (3)运用辩证观点,保证答案的全面性,防止片面性。对有些认识、评论之类的答案,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切忌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如1992年普通高考第47题,要求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评价法国1791年宪法。做为考虑答案来讲,首先要肯定它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进步性,又要从材料中看到限制公民选举的虚伪性。

  (4)要实事求是,切忌感情用事,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材料中的人物、事件、观点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得出正确的认识,不要以朴素的阶级感情去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认为“农民阶级一切都好,地主阶级一切都坏”,一看见“资产阶级”就痛加批判,一看见材料出自中共某一文件就认为完全正确。实际上这还是“左”倾思想的影响。因为任何一个阶级在上升时期都起过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明确指出“资产阶级曾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中共的文件中也有反映“左”倾或“右”倾思想。

  4、认真检查。

  题目答完后,对题目和答案进行严格认真地检查,检查一下审题是否有偏差,答案要点是否齐全,史实是否准确,力求答案准确无误。

  5、重视平时训练,及时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

  对平时解答材料解析题出现的失误,一定要找出原因,不一定要去记住这一问怎样答才正确,应当考虑“我为什么没有答对”,只有平时注意总结失误,才能避免考场上的失误。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